近日TVBS公布松山信义选区立委徐巧芯罢免案民调,指出该选区85%的选民知道这项罢免案,表示会去投票者占全体选民的61%(一定会及可能会),另有3%的选民表示不确定;在排除无投票意愿选民后,显示同意罢免占57%,不同意罢免则为37%,同意罢免占总选民的36%,超过罢免的25%门槛。调查结果公布后,立刻引起社会一阵热议⋯。

有论者认为,该项民调是先问罢免投票意愿,才问受访者投票意向,在距离投票仍有段时间之时,会表明要参与者,「通常是疯狂想罢免的」。按此表态多会是同意大于不同意。其实,这类论述安慰剂成分多过治疗成分。

就罢免战的选战模式而言,先问投票意愿,再调查投票意向,是相当合理的问卷设计。主因即在于罢免的核心是在「仇恨」动员,诚如有论者所说,在此时此刻会表明要参与者,即与那些「疯狂想罢免的」脱不了关系,但罢免的程序本身即这些仇恨值高者、欲罢不能者以散播仇恨、负面讯息的方式,扩大其同心圆的过程。

其中,圆的最内圈为领衔人与团队成员,尔后依序为一阶段参与者、二阶参与者,再到出门投票者;然而在此仇恨同心圆扩散的同时,自然会因多方因素,而唤醒另一批厌恶此仇恨同心圆者,这些人在罢免投票环节即会成为投不同意票者。

如何准确找出罢免仇恨同心圆与厌恶罢免同心圆者?正如前述所言,罢免本身即是由「仇恨值」而起的非常态性选举,一般而论此类选举民眾投票动机原本不会太高,且候选人仅被提案人,过程又是仇恨的对抗,使得厌恶政治斗争的中间选民更不愿淌这浑水。

在这种情况下,如调查是以全体选民为主,却不进行过滤,即有可能出现参杂过多高度不确定结果的问题,因此先调查投票意愿,再调查有意投票选民的意象才是合理操作,并由此找出其中的仇恨同心圆者,以及厌恶此仇恨同心圆者。

当然,这项民调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即在于2024选举中投徐巧芯者,有22%同意罢免徐巧芯。而就愿意投票者的政党倾向进行调查,倾向民进党者有91%同意罢免,其余依序为国民党6%、民眾党28%、中立61%,及其他政党倾向的73%。

在此先不探究为何国民党有6%同意罢免及民进党有6%不同意罢免;而就2020至2024的政党票结果与认同民调,得合理推测「其他政党」的栏位多为泛绿的时力与基进党所组成,因此也不多加讨论。

徐巧芯罢免案的关键问题,在于民眾党支持者及中间选民的态度,民眾党作为当今立院国民党高度合作的盟友,如今却有近三成者表态支持罢免,而与民眾党支持者属性相近的中间选民,更有6成表态支持罢免,可见得徐巧芯的中间选票有大量流失的迹象,这点国民党中央与徐巧芯本人皆需警惕在心。

撇除受行政院及民进党团说服的中立选民,中间选票及民眾党票之所以会大量流失,是在于徐巧芯的政治风格上。徐巧芯上任立委至今,以「打绿第一先锋」、「斗鸡(蜜獾)」的姿态呈现于民眾眼中,但她受到耳语传播的负面讯息,即在于带有「粗俗」的举止。如她先前在委员会中比「阿达」的动作与对媒体比中指等等,这可能是徐巧芯流失中间选民支持的主要原因。

松山信义区传统上被视为是文教区,而徐巧芯频繁在媒体上比不雅动作甚至爆粗口,与该选区的属性可说是颇有违和,在此之下引起选民反感甚至厌恶,并反映在本次倾向民眾党及中立选民的态度。

所以,徐巧芯应作的即在于风格上的调整,她可以保持原先呛辣强势的政治风格,但在言行上必须注意用词以及避开争议动作,只要在此稍作调整,应可降低民眾党选民及中立民眾对于罢免的投票意向。

对于蓝营人士以「多数蓝军选民仍尚习得罢免战的应对策略,因而表态率较低」,做为评论该民调结果,相比泛绿选民,蓝军选民对于罢免战确实没那么熟悉,但就此民调显示,具投票意愿者占61%。高于谢国梁罢免案的50.44%、陈柏惟罢免案的51.72%,以及林昶佐罢免案的41.93%,甚至高于2022九合一选举的60.08%的投票率。在此情况下,较具投票动力的选民理应完全表态。因此,国民党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多想想如何解决民调所呈现的难题,这才是当务之急。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助理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中天新闻网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罢免 #选民 #徐巧芯 #同意罢免 #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