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年以来,民主内战的炮火已经纷飞数月。朝野之间的僵局盘根错节,层层迭加。不论是行政院破天荒对立法院决议连提5次覆议,还是立法院全面封杀大法官的提名人,再到大罢免硝烟四起,「卖国」、「匪谍」等莫须有的指控丛生,都导致朝野间互信互谅全无,国政运作和立法院正常议事几近瘫痪。「赖17条」横空出世后所掀起的肃杀氛围和社会分裂情绪,「亚亚」案和区桂芝事件敲响的言论自由凌夷警钟,再到柯文哲案件侦办的争议频传,更使得蓝绿白三党间往往旧恨未解,很快又凭添新仇。

三重打击 没顶大浪袭来

然而,朝野主要政治人物竞相狂飙,浑然不顾内外变局压力的轻狂举动,已使主流民意高度不满。近日揭晓的民调显示,不仅整体民意对大罢免行动的反对者多于支持者;针对三大政党的立委表现、主席评价和政党总体印象,也通通都呈现不满意者比例高于满意者的满屏红灯,实在值得政坛人士深省。

从罢免案发展来看,当民进党大动作走向前线、公然介入第二阶段连署后,各选区的连署情况未如预期,脚步迟滞。绿营基层民代对民进党中央强制摊派连署份数的怨言四起,质疑柯建铭以一己意志裹胁全党与全社会的声音更从未间断。

现实是,世界不会在真空中等待台湾的内斗结束。相反地,变幻莫测的世局中,隐约之间似乎有一股没顶的大浪正朝台湾袭来。

川普政府上台后,美方要员漫天开价,明言台湾应把军费提高到GDP10%的压力已端上台面。美国对台湾贸易入超达739亿美元、台湾跃升为美国第6大入超来源地的现状,更使我国可能被列入所谓「骯脏15国」,蒙受美国对等关税战的重击。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访日前,日本政府首度公布了因应「台湾有事」的紧急计画,做好了要在危急时刻从冲绳宫古岛、石垣岛和与那国岛等地,6天内撤走12万人到后方避难的总体方案,显然已是得到了美方的某种暗示。

而在两岸,以恐中、抗中、仇中三位一体情绪为推力的大罢免烈火,又把农历年前后一度乍现曙光的旅游业恢復契机和善意氛围燃烧殆尽。

在赖总统端出大陆就是「境外敌对势力」的定性后,内政部长刘世芳近日在造势场合高呼要让赖清德做「台湾国的主人」,已公然挑战宪法的国家定位和两岸关系本质。海委会主委管碧玲更为了刺激连署而率先「宣战」,声称台湾已在面对一场「没有看到传统武器的战争」,「这场战争没有开火,但我们天天在打仗」,哪怕此种言论可能使台海周边遭致大陆后续更大规模的海空军事反制,亦在所不惜。在内政扰攘、两岸濒临走火、美关税压力笼罩等三重打击下,无怪乎台股3个月之内就狂跌两千点,外资连续卖超大撤退,重创社会信心。

共迎挑战 让国政回常态

为今之计,不得不再一次呼吁,朝野应立即掐灭民主内战的恶火,放下人身攻击、抹红臆想和内部整肃清洗的行动,使朝野关系回到正常的公共政策辩论轨道,让国政运作恢復常态,共同面对经贸、能源、安全、地缘压力等重重挑战。

首先,执政党应该率先煞车,停止出于错误假设、任意指控在野党「亲中卖台」的大罢免,使台湾不要再继续空转内耗、无止尽的斗争。第二,赖清德、朱立伦和黄国昌等3位主要政党主席,应同意召开一场党魁圆桌会谈,就仍在搁置的重大法案僵局、国内外的安全态势和因应之道,以及最迫切的产经面挑战等开诚布公交换意见,重新界定朝野合理争论、国会依法监督的健康可行运作模式,为互锁僵局找到出路。第三,则是在朝野能够重返正常互动的基础上,逐步梳理出不同政党间的两岸政策共识,形成回应大陆的台湾民意最大公约数。比起一味对抗、刀锋游走,再蒙受大陆的极限施压,这么做才是在两岸全线尖锐对立下,化解台湾种种局促不安和窘境的合理正途。

智者不使图穷,但时间已经不多。赖清德总统和执政团队应以民心安定为念,以区域和平和东亚稳定为念,跨出重整鼎沸局面的第一步。

#朝野 #压力 #大罢免 #大陆 #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