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于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4月2日下午4时在白宫玫瑰园宣布「解放日」关税计划,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差异化「对等关税」,其中台湾32%、中国大陆34%的税率尤为引人瞩目。这项政策兑现了川普重振美国制造业的竞选承诺,试图以贸易壁垒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然而,华尔街与科技业的反应显示,这场关税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尤其是对依赖台湾与中国大陆供应链的美国科技巨头。台湾科技业作为全球半导体重镇,面临严峻挑战,而赖清德政府推动的「非红供应链」政策却在此时显得进退维谷,未能在美国压力下获得喘息空间。本文将剖析关税计划的内容、对美国与台湾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可能走向。

川普在玫瑰园演说中展示「互惠关税」图表,对台湾徵收32%、中国大陆34%、欧盟20%、越南46%、日本24%、印度26%、韩国25%、泰国36%,并对所有进口商品设立10%基准关税,汽车等特定商品加徵25%,于4月3日起生效。他强调,这是对其他国家关税的「对等回应」,但税率设为对方一半。例如,中国大陆对美平均关税67%,故美国徵34%;台湾64%,故徵32%。川普表示:「他们向我们收费,我们也向他们收费,这很公平。」

这项政策利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快速实施,显示川普将贸易逆差视为国家紧急状态。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4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超过1兆美元,他认为这是美国长期被「掠夺」的证据。川普称「解放日」为经济独立的新起点,旨在减少逆差并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

美国钢铁等传统产业支持关税,认为能遏制不公平竞争。美国钢铁协会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低价进口导致数十万就业流失,25%的汽车关税可能刺激本土制造业復甦。然而,华尔街对此反应冷淡。分析师韦德布希(Wedbush Securities)指出,这波关税「比金融圈预期的最坏情况还糟」,因其衝击美国科技巨头苹果与辉达(NVIDIA),它们依赖中国大陆与台湾供应链。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关税将使美国有效关税率上升13个百分点,物价上涨1.7%至2.1%,2025年GDP成长减少0.6至1.0个百分点。BBC报导,美国股市虽已休市,但关税消息仍引发重挫,苹果股价下跌6.7%,辉达也因晶片供应链忧虑受压。消费者将面临电子产品价格上涨,短期内生活成本增加无可避免。

欧亚集团专家魏南希(Nancy Wei)表示,企业正囤积库存以缓解衝击,但这非长久之计。分析师预测,白宫虽称不打算谈判,但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协商空间,企业与国家将寻求减轻关税负担的对策。

台湾32%关税超出预期20%,对科技业构成严重威胁。根据台湾经济部数据,2024年对美出口总额1,163亿美元,其中资通讯产品与半导体占69.3%。若全面徵税,年增关税负担约232.6亿美元(7,704亿台币)。《中时新闻网》报导指出,台积电虽在美国设厂,但其他电子代工企业如鸿海、广达等仍依赖台湾生产基地,32%关税将大幅推高成本。

半导体产业首当其衝。辉达等美国晶片商依赖台积电代工,若成本转嫁,恐削弱其市场竞争力。苹果iPhone虽在中国大陆组装,但关键零组件多来自台湾,供应链成本上升可能迫使其调整定价或寻求替代方案。台湾科技业面临两难:转移生产基地需时间与资金,短期内难以因应。

然而,部分观点认为台湾有谈判空间。《中时新闻网》引述分析称,美国承认台湾为独立贸易实体,且半导体具战略价值,台湾可争取将部分产品列入免税清单。即便如此,企业仍需加速多元化布局以降低风险。

中国大陆34%关税(总税率54%)衝击更甚。2022年对美出口超5,360亿美元,涵盖电子产品与消费品。BBC称此为「令人瞠目结舌的震撼弹」,苹果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基地首当其衝。高关税可能迫使企业转向东南亚或通过第三国转运,但成本上升难免。中国大陆已显示将对美国农产品与能源实施报復性关税,贸易战态势升温。

台湾与中国大陆供应链紧密相连,若美国对中国大陆加码施压,台湾企业可能间接受创。专家预测,企业将加速将生产转移至越南等地,但越南46%关税显示此路亦非坦途。全球供应链重组势在必行,短期内通膨压力与经济放缓风险加剧。

欧盟20%关税影响汽车与电子产业,义大利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警告贸易战削弱西方实力。2022年欧盟对美出口超5,530亿美元,欧盟准备谈判并拟定反制措施。日本与韩国因24%与25%关税,可能针对美国农业州报復。墨西哥总统辛鲍姆(Claudia Sheinbaum)则採取谨慎态度,寻求谈判而非对抗。

台湾赖清德政府推动的「非红供应链」在此显露矛盾。虽欲降低对中国大陆依赖,但32%关税显示美国并未因意识形态豁免台湾,反而加重其负担。专家批评,这暴露政策缺乏弹性,未能有效应对美国的现实压力,企业仍需自寻出路。

魏南希预测,中国大陆或通过第三国转运规避关税,美国企业则可能回流生产。这一过程将重塑供应链,但短期内全球经济成长受抑,企业与消费者承担代价。台湾若能与美国协商减免关键产品关税,或许能在乱局中找到立足点。

川普的「解放日」关税计划以「美国优先」为旗号,试图重振制造业并扭转贸易逆差。然而,这场贸易战的代价显而易见:美国科技巨头与消费者首当其衝,台湾科技业则在32%关税下挣扎求存。短期内,价格上涨与经济放缓难以避免;长期来看,供应链重组与地缘政治博弈将决定胜负。台湾需凭藉半导体的战略地位争取谈判空间,同时加速多元化布局。2025年4月2日不仅是美国的「解放日」,更是全球经济与科技业走向未来的分水岭。

(作者为淡江大学财务金融学系兼任教授,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中天新闻网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关税 #台湾 #中国大陆 #川普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