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和葡萄牙日前突然大停电,引发各国对能源稳定问题的关切与讨论。不久前在伦敦举行的能源峰会上,美国官员认为防止全球暖化的政策,限制了能源的稳定供应。自川普上台,美国在能源方面选择了与大多数国家不同的发展方向,背后是一场事关全球能源的经济与话语权之争。
川普能源政策髮夹弯
美国民主党执政期间,控制全球升温、发展清洁能源是美国、中国大陆、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共识。如今共识遭到破坏,但大陆和欧洲依然坚持能源转型。今年首季,大陆风力与太阳能发电新装机容量首次超过以燃煤为主的火电。在欧洲,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已是政治正确。美国在伦敦气候峰会上反对欧洲能源转型,但欧洲既定政策不会变。
川普重返白宫后,不仅再次退出《巴黎协定》,更撤销拜登时期多项有关气候和能源的政策,大力推动传统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美国的转变一定程度源于川普对传统能源的偏爱,但经济不景气和中美战略竞争,才是更重要的原因。清洁能源,尤其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技术与资金的大量投入,传统能源的成本则低很多,而且在传统能源领域,美国具领导地位。
自2018年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目前还是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俄乌战争的爆发,让美国在传统能源领域获利颇丰。3年来,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欧盟客户纷纷转向购买美国天然气。对美国而言,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经济帐一目瞭然。
在新能源方面,大陆无疑是具主导地位的有力竞争者。大陆是全球最大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国,还是制造新能源设备关键矿物的最大生产国,大陆已投入大量资金、人才与资源。大陆去年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超过了美国、欧盟和英国的总和,在太阳能电力、风电、储能等方面的技术也处在世界前列。
美国并非不愿发展新能源,川普推动的制造业回流也包括了新能源产业,只是维持全球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更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美国要力推传统能源,更以关税、技术限制阻碍大陆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
气候临界点一触即发
这场大国之间的能源竞争,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造成了影响。此前美国将LPCVD镀膜机等太阳能发电产业链关键设备纳入管制,以延缓大陆在该领域的技术迭代。在美国对大陆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之下,大陆与韩国的多项电池合资项目也出现变数。美国对华的新关税政策,将推高美国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开发成本,对美国本土储能项目造成衝击。美国业界担忧关税将影响美国国内的模组装配产能与太阳能推广计画。
全球净零迫在眉睫。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政策不改善,世界将因全球变暖而触发气候「临界点」,包括格陵兰岛和南极冰原的崩塌、永久冻土突然解冻,进而造成影响全球气候的大西洋洋流急剧减弱等。气候临界点可能对人类造成毁灭性后果,若不迅速採取正确对策,一旦触发「临界点」后果将难以逆转。
从传统能源转型再生能源不该再受质疑。再生能源确实有不稳定的问题,但可以通过储能系统的改造、以其他清洁能源做后备来解决,只是因为投入巨大,需要时间精进。我们应该给再生能源更多耐心与支持,而不是回到依赖化石能源的老路。美国正在以对全球加徵关税为由,迫使其他国家和地区增加购买美国的天然气,必然影响当地能源转型,释放更多温室气体,最终埋单的将是所有地球人。
若无法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台湾夏天恐将长达7个月、高温逾摄氏36度的天数将增加75天。台湾将提高自美进口天然气和石油作为台美关税谈判重点,无异于为格陵兰的冰原添一把柴火,极为不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