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日前引述大陆某军事杂志报导,提及对岸已推算出能发挥最大犯台成效的时机,是「夏季颱风来临前的上班日下午」;报导还说透过精准打击我方「超级关键」的基础设施节点(例如变电站、天然气相关设施、水库等),可引发电力、水源、交通与网路系统连锁崩溃。针对电力系统部分,对岸模拟对3座主要变电站同时发动攻击,有99.7%的机率将导致北台湾全面停电。
总统府对此回应指出,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拟订的五大主轴重点工作,其中已包括「能源及关键基础设施维运」。此外,国内关键基础设施都有相关防护计画与标准作业程序,也会针对各项工作进行演练。
针对前述基础设施节点遭受攻击的因应与处置,府方的回应内容其实有「顾左右而言他」之嫌。当现有的防护计画与标准作业程序,甚至例行的演练,都不足以避免关键设施被毁损时,政府究竟有何预防性的积极作为以降低衝击?
就电力部分来看,对岸其实早已充分掌握我方的用电与供电状况。例如政经重镇的北部地区,近年用电量一直高于自身发电量;又如天然气接收站数量不足,无法完全满足现有与新增燃气电厂的用气需求。该报导更提及,只要破坏北、中、南3个超高压变电站,便可让北台湾全面断电,打乱政经运作。如此笃定的推论应是非常清楚我方所处的「北部缺电严重、南电必须北送」窘境。
此外,我方高达9成5以上的能源依赖进口,能源安全的维护向来艰难,偏偏电力政策又重压燃料存量最低的燃气发电,因而导致液化天然气相关设施成了超级关键的「被攻击」目标。
针对对岸的各项意图,我方其实并非束手无策。事实上,不管是长久以来的「南电北送」,或是近来屡屡出现的「中电南送」问题,都可透过加强区域供电来解决。北部可用的发电机组有停转中的核一、二厂,4部机组的装置容量达324万瓩,重启后可满足北部自身的用电需求;南部开始频繁出现缺电,主因是核三厂两部机组停转,只要政策决定重启,便可恢復190万瓩的供电量,电力供需失衡的困境立解。
另一方面,核燃料的安全存量一般均达18至36个月,远远高于天然气的7至11天,即使储气设施遭受破坏,我方仍可维持基本的电力供给韧性。
国内民意已多数转向支持核电,国外友人亦纷纷建议我国续用核电,例如美国AIT处长谷立言,就连心繫台湾的辉达执行长黄仁勋也公开呼吁政府支持核电。赖政府此时应顺势调整能源政策,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若再坚持非核,反利于对岸达成最大犯台成效,成了不折不扣的「中共同路人」!
(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特聘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