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内政部如火如荼要改中正路名,虽然最后喊卡,但挥着转型正义的大刀,民进党依然占据着道德制高点,国民党也只能从扰民、浪费金钱上立言,却无法针对自己是被转型的对象之事有任何辩难,基本态势如此,高下已定,国民党还能有未来吗?
态势如此,非一朝一夕的结果,从李登辉时代到现在,台湾政治论述的主流,就以国民党为威权余孽。正如此,国民党也只能在行政经验上谈自己的价值,也所以纵能在地方选举取胜,中央依然是民进党长期执政,毕竟,它代表的是正义的一方。
然而,除了威权,国民党就再无其他吗?事实并非如此。别的不说,在民进党的论述中,就存在着一个根柢的逻辑矛盾:若国民党执政那么糟,台湾又怎能出现上世纪80、90年代的歷史荣景呢?这显然不是一句「因为有伟大的台湾人民」所能解释的。
歷史原来就是多面相的,两蒋的确威权,但也尊重专业、尊重行政阅歷,有他的治国格局,所以才能创造四小龙的奇蹟,想想,现在所谓的护国神山,不也都是在国民党治理之下奠基的吗?
更有甚者,威权当然容易侵犯人权,但回到当年的时空背景,即便蒋介石不退到台湾,为国家统一,共军一样会越过海峡,没有国府,台湾又如何幸免于那个时代的浪潮呢?你能相信,它真可自外于大时代的变局,孤身而为海角一乐园吗?
正是有这样的时代背景,绿营天天所谈的白色恐怖,其着力点就在对红色力量的压制。当然,在那风声鹤唳的时代也必然有一定的被株连者,对他们,要有一种歷史意义的补偿,一种在国家立场上面的道歉,但正如徐宗懋先生多篇文章中所提到的,白色恐怖时期,政府枪决了上千名共产党员,监禁几千名左翼分子,而这些被枪决者的大名就被刻在北京西山中共烈士纪念碑上。正如此,对当时的株连,该谴责的须谴责,该补偿的要补偿,但特殊的时空局限也该被提起。
更何况,鉴于大陆的土改失败与教育落后,国民党从公地放领、三七五减租到耕者有其田,在台湾固成就了中国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土改,重视教育也成为国府来台的施政重点,普及的教育使台湾能成为知识厚积的社会,台湾的成功就与此深深相关,你也不能因国府当时在此的一些措施,如过度的党国教育乃至对方言的不当排挤就一笔抹煞。
歷史是多向的,有时更是复杂的,所以谈史学,才须兼及史料与史观。史料要尽量接近事实,在此基础上,史观对事件的因果性论述才不会沦为一种「信仰」。就此,这30年来的台湾史主流论述,的确有不少为人诟病的地方,无视1949年之后的台海局势就是其中之要,在此,国民党其实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来。
本来,在国家认同与发展上,缺乏歷史论述,你就没有话语权。国共斗争中,为什么彼此都要把对方讲得如此不堪,又尽可能张扬歷史中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正都是想在歷史论述上建立自己存在的正当性。
连白色恐怖时代被枪决者与共党潜伏者的关系,这种大陆都承认的歷史事实,国民党至今都少有人以此为自己说几句话,对台湾走到今天自己的正面作用也始终不能主体发声,你当然只能趴着被打。
有歷史论述,才有话语权,想想当年寥寥几人的党外,再到今天民进党的掌控一切,就知道,以歷史论述取得价值制高点才是一切的根本,不从这根本立基,只怕不会有未来,而同样,如果不回到大歷史,台湾又如何能跟大陆对等而谈,面对两岸可能的未来。(作者为文化学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