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探讨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以及他对世界大同的追求。这是孙先生一生中不断努力的目标,也是他心中最终极的理想。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论述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革命以前,他提出「驱逐鞑虏、恢復中华」的汉民族主义;革命成功之后,他倡导「五族共和」的中华民族主义;随着时代推进,他为了亚洲的和平,提出「大亚洲主义」;而世界大同则是他最终的理想。在这四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包含了反帝国主义的思想。

在革命以前,孙中山先生呼吁推翻满清,因为满清与帝国主义势力勾结,让中国逐渐被瓜分、侵蚀。他的汉民族主义因此与反帝国主义密不可分。而革命建国后,他更强调中华民族的团结,反对列强把中国变成比「殖民地」地位还低的「次殖民地」,并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这些主张都是针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他甚至呼吁日本不要成为帝国主义的鹰犬,表达了他坚定的反帝立场。

至于「世界大同」,这是孙中山心中最崇高的理想。他希望帝国主义能够彻底消灭,让全世界的民族能够平等相处。他看到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全国性的,对其他国家的扩张则是全球性的,因此他提出:「欲求自由平等之国家」,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目标。唯有全国的力量,甚至全世界的力量,才能够对抗这种世界性的帝国主义。因此,孙先生在临终时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眾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句话道出了孙先生反帝国主义的世界主义精神。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从民族独立出发,以世界大同为理想。孙中山先生曾说:他的民族主义,就是在先民所遗留下来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并改良其中的缺点。对于满人,不仅不要復仇,更应该与他们在中国共同相处。这展示了他希望在国内不同民族之间建立平等共处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他则主张保持民族的独立地位,发扬中华文化,同时吸收世界文化,最终达成世界大同。

总而言之,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不仅是为了民族的独立,更是为了达到全人类和平平等的理想。他的追求是一种济弱扶倾的精神,而他的目标,是一个真正的大同世界。这是在谈民族主义时,我们中华民族与其它民族最大的不同之处。

(作者为孙文学校总校长,本系列文章独家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 #世界大同 #孙中山先生 #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