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高市政权正式启航。高市早苗成为日本歷史上首位女性首相。这一政治事件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本文并非着眼于「首位女性首相」的象徵意义,而是聚焦于高市政权成立后对日本经济可能产生的多维度影响。
2025年成立的高市政权以「危机管理与增长并重」为旗帜,成为日本政治经济的新阶段。其经济政策,即所谓「早苗经济学(Sanaenomics)」,以积极财政与成长型投资为核心,强调对人工智慧、半导体、防卫及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战略性投入。以下将从财政与金融政策、产业结构、国际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四个方面,探讨高市政权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政策与财政-金融战略
在其演説中,高市政权提出「责任ある积极财政」(负责任的积极财政)作为基本方针。
其具体措施包括:
1.生活的安全保障方面:取消汽油税与轻油徵取税的暂定税率,以减少税负。
2.中小企业与小规模事业者支持:对于处于赤字状态的企业,也考虑通过补助金等直接支持方案,而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税额控除机制。
3.物价高对策:燃油税率的调整、低、中所得者补助金政策等。
这些措施从效果来看,短期内政府支出扩大可能提振企业投资预期与市场信心。然而,长期来看债务负担与通货膨胀风险不可忽视:财政扩张+低利率环境可能刺激经济,但也可能诱发「泡沫」或使货币政策空间缩小。正如某研究机构所指出:「该政策成本巨大,其财源尚未完全明确」。
二、产业结构与成长驱动战略
高市政权在产业政策方面强调「危机管理投资」(危机管理型投资)与「经济安全保障」双轮驱动。其具体举措包括:
1.将人工智慧、半导体、核聚变、生物科技、防卫产业列为国家战略重点领域,以强化供应链自主、技术自主。
2.强化食料・能源安全保障,如提出「食料自给率100%目标」、推进小型原子炉(SMR)、核融合实证专案。
3.医疗、护理行业的应急支持:高市早苗指出,在多数医院处于赤字、护理机构倒闭数创纪录的背景下,不能等候制度改正,而应立即通过补充预算注入资金。
这些政策表明,日本正在试图从传统劳动集约型产业向高附加价值、技术集约型产业转型。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结构转型速度与工作力人口下降」的不匹配风险。也有研究指出,「若资源过度集中于特定产业,可能加剧服务、护理等领域的边缘化」。
三、国际经济与安全保障视角
在外部环境方面,高市政权强化「经济安全」与「开放竞争」之间的平衡。其具体政策体现为:
1.强调重要物资(稀土、半导体材料等)和关键技术(AI、量子、核融合等)的自主可控,以应对美中技术竞争与全球供应链重组。
2.在联合政权框架下,与日本维新会达成协定,提出国家整体战略加强日本在全球规则体系中的影响力。
然而,保护主义倾向加强可能压抑民间企业创新动力与国际竞争力,「安全保障优先」如果「一刀切」可能反而削弱日本开放经济的优势。因此,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取得战略平衡,也是未来高市政权经济外交的关键。
四、民生、就业、地方经济(微观经济的视角)
高市政权在民生支持方面也提出多项举措,如:
1.针对物价上升,通过燃油税调整、低、中所得者税额抵扣、补贴金等措施缓解家庭负担。
2.地方活性化支持:提出强化地方财政、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业、旅游业振兴,以应对地域差距。
3.医疗・护理领域支持,如前述:即时财政投入以稳定社会保障体系。
儘管如此,日本的高龄化与劳动人口减少问题依然严峻。短期支持虽有助于缓解,但要实现「持续增长-包容增长」仍需在教育、人力资本、数字化转型上下功夫。也即:不能只是「开支」而忽视「升级」。
总的来说,高市政权通过其具体政策展现了「主动出击、结构转型、危机管理」三重特徵。短期内,其财政刺激、成长投资、产业战略的组合可能会激发市场活力。但从中长期看,政策的可持续性、结构改革的深度、国际开放与安全保障的平衡、地方-服务业-雇用结构的适应性,皆是必须克服的严肃课题。作为一名研究与教育者的视角,个人认为以下四点尤为重要:
1.成长投资能否真正提升日本潜在增长率,而不仅仅成为「账面扩张」;
2.积极财政与货币政策间的同步机制是否健全,财政赤字及债务风险是否可控;
3.「经济安全+开放经济」模式下,日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是否会改善;
4.地方、中小、服务业也能否在转型中获得「包含性增长」的空间,而不是边缘化。
「早苗经济学」的成败,将取决于日本是否能将这些政策从「纸上方案」转化为「制度惯性改变」——换言之,从「支出」转向「创出新的价值」。日本能否藉此重构其「知识资本+人才资本+地域资本」的组合,将是未来数年研究与观察的重要课题。当然,高市政权能否维持长期执政仍有待观察。其能否在政治稳定与经济改革之间取得平衡,将决定这一政策路线的歷史地位与持久影响。
(作者为山梨学院大学经营学部教授)
(本文来源《海外看世界》,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