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进博会日前于上海举行,这是大陆一年一度的国际展览盛会,也是北京推动国际经贸合作、展现市场开放决心的平台。有别于一般以外销出口为主的国际展会,进博会是以进口贸易为主,侧重于国外创新技术、商品与服务及大陆对外採购、内需消费实力的展示。从这个角度看,进博会是全球新产品及新服务进入大陆的加速器,也是串起大陆内需市场与境外资源的连接器。

自由贸易 需拨乱反正

随着地缘政治风险升高、全球供应链分化、中美贸易竞争加剧,上海进博会在促进大陆市场开放与全球经贸合作上的角色更为吃重。根据WTO统计,2024年大陆贸易总额占全球12.6%,不仅续创歷史新高,也位居世界首位,比排名居次美国的11%多1.6个百分点。IMF统计则指出,2024年大陆GDP占全球比重为17%,虽与美国的26.4%有段落差,但全球排名稳居第二位。

这些数字都凸显,当美国筑起贸易壁垒,破坏全球经贸秩序时,需要有人出面拨乱反正,维繫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运行,大陆无疑就是那个角色。进博会不仅是国际地位与实力的展现,也是维护全球贸易体系决心的展现。习近平在出席APEC峰会时呼吁,各国应加强贸易及产业供应链合作,如果美国不愿充当这个推进角色,中国可以成为美国之外的贸易合作替代选择。

此言不虚,自2018年川普发动中美贸易战以来,全球贸易限制措施显着攀升。根据WTO《贸易监测报告》,2017年各国针对进口商品採取贸易限制措施累计覆盖金额0.7兆美元,占全球进口比重约4.2%,2018年这两个数字分别跳升至1.4兆美元及7.1%,金额暴增一倍,比重增加近3个百分点。2024年最新数据进一步显示,金额及比重更达到2.9兆美元及11.8%,续创有统计以来新高。

国际经济论坛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5》,也有同样的趋势。该报告指出,2024年世界开放指数下滑至0.7545,年减0.05%,相较2019年下降0.34%,对比2008年更是大减5.39%,显示全球单边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其中,世界开放指数下滑主要源于已开发经济体如美国及欧洲,其开放指数年减0.25%,明显高于整体。以大陆为首的新兴市场及开发中经济体开放指数年增0.42%,但仍难以阻挡下滑趋势。

科技创新 两岸一起拚

全球化逆风强劲,大陆自应站在维护全球贸易体系运作的立场挺身而出。撇除大国责任与国际使命感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从自身利益角度切入,也需要将市场大门开得更大一点。一方面,过往经验显示,这四十多年来大陆经济得以快速起飞,市场开放功不可没。另一方面,面对当前内需及产业转型急迫需求,市场开放除有助带动内需消费及投资外,亦有利技术引进及提升,加速产业升级转型。

不过,市场开放需与时俱进。譬如,在重点发展产业或领域方面,如人工智慧、绿色低碳、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不应仅是单纯、无差别就既有限制措施松绑,而应探索是否有新的引资合作机会,可协助本地厂商或企业全面提升技术与产品服务。尤其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应用与开发,能开放更多试验场域,让外资及本地厂商可以先行先试,加快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步调。

对台商来说,面对大陆未来可能的转变,应把握机遇。台商在大陆深耕超过30年,对当地经营法规与风险已具有一定的了解,也深知大陆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足以从从容容找出可行的合作项目与模式。对北京而言,更是拉近两岸关系的契机。譬如在市场开放上,可在不损及其他外资权益下,为台商打造专属的合作机制,或规划台商特区,提供税赋优惠,让台商更有诱因留下,共同参与大陆新一波市场开放。

#大陆 #市场开放 #进博会 #台商 #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