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月将发射提升定位精度的「北斗3号」人造卫星,到2017年底将增为4枚。到2018年时,将达18枚,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各国提供卫星定位服务。而到2020年时,则将达35枚,覆盖全球。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导,在军民融合的研发政策下,中国自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将比原来提高2~3倍,最高达2.5米,将具备匹敌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欧洲版GPS「伽利略」(Galileo)的精度。而目标是到2020年覆盖全世界,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取得2成市占率。

此外,中国还开发了「北斗3号」使用的半导体晶片。而针对汽车的车载导航系统,以及共享单车的定位系统等,都将在近期启动正式服务。「ofo」运营商北京拜克洛克科技已经宣布,将採用北斗的定位信息。

北斗是在1994年时,由中国军方作为防空系统启动开发。2000年发射试验卫星投入运用,2011年底向民间开放。如今「北斗2号」卫星达到23颗,主要覆盖中国和西太平洋地区。定位精度仅为10米左右,因此启动了提高至2.5~5米的「北斗3号」开发。

目前由于精度不足等原因,车载导航很多并未採用北斗系统。在中国国内的卫星定位系统市场中,北斗的利用比率仅约30%,与美国的GPS相比处于劣势。而随着「北斗3号」投入使用,中国力争到2020年时,将国内的利用比率提高至60%,反超GPS。

中国2017年9月16日展示首枚支持新一代「北斗3号」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晶片。据专家说,这款超低功耗的晶片能在没有地基增强的情况下,实现亚米级的定位精度,并进行安全加密。(图/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提供/新华社)
中国2017年9月16日展示首枚支持新一代「北斗3号」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晶片。据专家说,这款超低功耗的晶片能在没有地基增强的情况下,实现亚米级的定位精度,并进行安全加密。(图/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提供/新华社)

儘管中国不断强调,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旨在满足多样化的民用需求,也有利于国防建设。

然而,犹如美国的GPS般,北斗导航卫星最令人瞩目的,却是军事上的广泛运用。国新办2011年举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情况」记者会时曾透露,北斗在国防上的应用,能使作战效能提高100-1000倍,作战费效比提高10-50倍,大幅提高国防能力,并减少国防经济的负担。

而《环球时报》也曾指出,北斗导航系统能与其他卫星、无人机,以及相关技术搭配使用,协助追踪航行在海上的大型舰船,并引导反舰导弹,或其他打击武器对目标进行精准攻击。

有「航母杀手」之称的东风21D反舰弹道飞弹,可精确命中海上大型的舰船。北斗系统建构完成后,可引导多个平臺发射东风21D反舰弹道飞弹,对目标进行打击。

毫无疑问的,中共藉由北斗系统全球布局,不断强化精准的打击能力,将使中共在面临争议时,得以握有更多筹码。

#中国 #北斗 #卫星 #一带一路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