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在欧洲驱动北约组织压迫俄罗斯,同时在太平洋南海与东海对抗中国时,一条无声的战线已悄悄成形。原属于俄罗斯太空竞赛项目的格洛纳斯全球导航系统,最近正快速而不动声色地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合作与技术接轨。俄中同盟的卫星定位系统预计于2020年覆盖全球,正式挑战在民用与军用都具备独占地位的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这应该是美国真正需要担心的事。
据《国家利益》报导,最近10年北约组织与俄罗斯各自进行扩军,俄罗斯同时也重启原属于冷战时期太空竞赛项目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这个系统于上世纪90年代因资金缺乏遭搁置,以致落后于美国的GPS系统。直到2003年克里姆林宫恢復该项目,并于2015年推出新版「格洛纳斯-K」,还准备在2022年发布国产K2版。早先俄罗斯在北极建立格洛纳斯系统设施时,也悄悄地地与中国就卫星导航系统建立合作关系。
报导说,2015年俄中签署了「格洛纳斯-北斗」合作与相容协议。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5年进入第3次反覆运算,预计2020年覆盖全球。当时俄罗斯航天局长柯马罗夫(Igor Komarov)曾表示,双方在遥感、系统协调与同步方面取得大量进展,目前就看要如何落实协议。签约双方在发动机、共同研发运载工具、载人航天任务和低轨道实验等领域,都有许多共同利益。
2015年协议其实比较像一份合作意向书,但是到了2017年,出现了更具体的中俄「丝绸之路」专案,其中包括评估格洛纳斯和北斗导航的干扰环境,算是中俄首次大规模地分享、比较和系统化处理彼此的卫星资料。
「丝绸之路」合作出现进展后,2018年10月两国签署协议,同意两个系统使用相同的系统晶片组。格洛纳斯运营公司总裁戈库(Alexander Gurko)说,这可以让用户在两个系统所覆盖的区域使用40个卫星的定位讯号,这已几乎涵盖地球所有表面。
不过,报导说,该协议并不意味着二者将合併,它表明俄国长期战略是与中国卫星分享数据,与中国在太空导航研究方面进行合作,并确保格洛纳斯为俄罗斯所拥有。如此一来可使俄罗斯扩大格洛纳斯覆盖范围,节约部份研发成本,也不用担心俄中导航卫星合併所带来的安全、维护与外交等方面的问题。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和中国总理李克强发布联合声明称,2018年11月的协议巩固了格洛纳斯和北斗系统和平使用的合作关系,两国还能透过共享数据以监测、管理中俄边界的商业活动。
报导指出,克里姆林宫在3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与中国卫星导航紧密合作的框架,当前莫斯科与北京在国际政治上日趋同步,两国在关键基础设施合作进展的速度,应引起西方观察家的高度警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