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想中的各种6代战机概念

许多国家已经开始研究第6代战机的概念,它将包括许多日趋成熟的技术,包括隐形和超视距导弹、X光透视效能头盔、更大机身与更强发动机、载人/无人选项、海陆空传感器整合能力、网路战功能、人工智能、无人机群操控、定向能量武器等等。这款新世代战机将可能在2030年代至2040年代之间出现,但届时空中战术概念与相应技术可能会完全改变。

据《国家利益》报导,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开展有关第6代战机的研发计划,大致可以分两类:一是美国,已经开发并部署隐形战机;二是既然开发过程昂贵又费时,乾脆放弃建造5代战机,直接进行6代战机的开发。

美军目前有两个项目:空军的「穿透反制型」──以护送隐形轰炸机为目的的远程长距离隐形战斗机,以及海军的FA-XX。波音公司、洛马公司和格鲁曼公司都已经公布了第6代战机概念。第二类如英、法、德,俄罗斯也几乎放弃搞了十多年的Su-57,转向进入米格-41拦截机,日本则进行6代战机F-3的研究。

当然还可以加入第3组国家,特别是包括印度和中国,仍积极改进并制造第4代和第5代战机技术。

波音公司的6代战机概念图。(图/波音公司)
波音公司的6代战机概念图。(图/波音公司)

报导说,已进入讨论与研究的第6代战机特徵将至少包括以下9项:

隐形和超视距导弹:像S-400这种高效防空系统的出现,战机必须具备雷达隐形能力,同时要有优良空战能力与电子战功能。超视距导弹如AIM-120D、英国的流星 (Meteor) 导弹与中国的霹雳-15导弹,都指向未来空战的交战距离将非常遥远。

X光视效飞行头盔:由美国F-35开先河,它能让飞行员能够穿过机身获得极佳感知能力,同时能透过头盔萤幕显示仪器数据和导弹状态。这些头盔功能未来可能取代仪表板,还会新增语音指令功能。

大机身与高效能发动机:由于空军基地和航母容易受到弹道导弹攻击,战机必须有更远的航程,同时携带更多武器,结果就是需要更大的飞机。空中缠斗的机会减少,战机设计倾向于放弃部份机动性来换取高速巡航与更大载荷。

载人/无人选项:虽然无人机技术进步神速,但由于费用和风险,无人战斗机的进展却很缓慢,这有可能是出于文化上的因素。如果战机可有载人/无人选项,战机造价可能更高,但有助于向无人战机部队过渡,同时减少高风险任务的飞行员伤亡率。

海陆空传感器整合:透过传感器将数据分享友军形成整合战力,可以扩大武器效能,通过整合卫星甚至无人机与战机共同战斗,将成为6代战机的标准特徵。

网路战和网络安全:传感器融合让第6代战机严重依赖数据链路和网路,因此需要防备潜在的网路攻击风险。因此,第6代航电系统不只是防卫电子战和网络战,还必须能对敌方发动电子与网路攻击。

人工智慧:传感器与通信和武器系统更加复杂后,可能超出人类大脑的处理能力,因此必须要有人工智慧来处理战机管理任务,并与无人机协调。

无人机和无人机群:运用廉价而可消耗的无人机比昂贵战机或导弹更难防御,第6代战机配备的无人机可以担任侦察兵、武器平台与诱饵。

定向能武器:大量无人机与导弹可能会让战机过度负荷,因此使用足够电力下可持续发射的能量武器,例如雷射或微波武器,成为必然选项。

报导说,现在6代战机计划仅仅在概念阶段,许多组成技术已有丰富研究成果,但要将这些技术整合到一个机身内,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第6代战机未来可能在2030年代或2040年代出现,到那个时候很多空战概念可能还会有重大转变。

文章来源:The F-22 Will Be No More: Sixth-Generation Fighters Could Be Revolutionary
#第6代战机 #隐形 #X光透视效能头盔 #无人机 #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