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视为强权象徵的大型战列舰,其功能在二次大战后被航空母舰取代,随着时代演进,战列舰的强火力、重装甲可能在未来中美的西太平洋衝突中重新扮演主角。美军神盾级导弹驱逐舰执行东海与南海「航行自由」任务日趋频繁,但几次神盾舰撞船意外却暴露出这种小型战舰的弱点。美媒分析指出,美海军应该调整策略,重新建造战列舰来执行其南海与东海巡航任务,并应对中共在第一岛链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挑战。
美媒《国家利益》指出,大型战列舰的发展在二次大战达到顶峰,日本超级战舰大和舰和武藏舰各装备了9支18.1英寸巨炮,这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军舰炮,不过他们从未击沉过任何一艘美国军舰。二次大战后期,海军航空武力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让这两艘巨型战列舰只剩下旗舰功能,还兼运送部队,活像是上古时期遗留下来大而无当的钢铁恐龙。
但现在情况不同,未来的战争中战列舰的作用将再度获重视。它的装甲经得起衝撞──中共舰艇相当喜爱这种战术──若在反介入/区域拒止战争转变成正面火力交锋时,战列舰的强大火力可以在危险战区让美军转守为攻。战列舰会不会被击沉?会的,但相当困难。当年美军命中11枚鱼雷和6枚炸弹才击沉大和舰,击沉武藏舰则是19枚鱼雷加17枚炸弹。不过他们在沉没前,已因受重创而失去功能。
文章指出,二次大战后,美海军大力发展航母,但大规模战争寥寥无几,反而是零星琐碎的军事任务一堆。例如在应对中共的崛起时,最常见的任务是南海与东海的「航行自由任务」(FONOPs),根本不需要战斗。中共也很理智,还没有过激的挑战行为。但是执行这类任务的导弹驱逐舰都太过于脆弱,去年有2艘神盾驱逐舰与民用船舶相撞,总共造成17名水手死亡。先不谈航海技术问题,这两次碰撞事件说明美国军舰太脆弱,以前都是军舰撞伤油轮,现在却完全相反。
分析表示,美国海军当然需要航母打击群及火力强大的导弹驱逐舰,但随着中共海军快速发展,也应该要有存活能力较强的战舰,否则在南海航行会变成高危险任务。航行自由任务的战舰用不着隐形功能,它就是要目标明显,老式战列舰目标够大,但现在是21世纪,美海军应该打造新型战列舰。它将使用先进装甲材料与自动化损坏控制系统以强化生存力,在遭到攻击后还能返航。配备的攻击武器可以依任务选定,但生存能力是最重要关键。
中共最新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目的在将美国阻挡在西太平洋之外,共军迅速扩大和改进在陆上、海上、海底和太空传感器网络,可以很快探测到日本、冲绳、台湾、菲律宾这个第一岛链间的所有动态,其精确制导武器也让中共有能力可以命中岛链上的所有目标。美国应对的方式是不断研究新的战术计划,例如「空海一体战」(AirSea Battle Stragegy)、「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概念」(JAM-GC)和「第三次抵销战略」(Third Offset Stragegy)。这些计划的共同点是强调「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因此认为美国应先切断中共的指挥控制网络,而不是去防御中共的A2/AD攻击,不过如此一来,也意味着与中共的A2/AD衝突将立即升级为全面战争。
这就是未来战列舰可用武之地:为美国提供有限度军事衝突的防御选项。例如,战列舰可以瘫痪中共海底传感器或切断中共海底电缆的手段来应对共军挑衅,就算被撞击──这是中共与北韩非常喜爱的战术──仍可以继续执行任务,一旦A2 / AD升级成全面交火,战舰可以在交战区立即反守为攻。
文章最后说,美国海军永远不会再打造装备超级巨炮的无畏级战舰,但现在有必要重新考虑强化海军舰艇的装甲,因为就算有最具攻击性的跑锋,球队也需要一些能经受衝撞的强悍线卫。未来的战列舰除了能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还可以提供总统在战事的不同选项。常态性的「自由航行」任务已经证明美军确实有这些的需求。未来A2 / AD威胁与危险性可能会持续升高,只有强大生存能力战舰才能安全地执行任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