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大陆航空工业试飞中心公布纪录片,首次公开歼-11B的大改款歼-11D,凸显了这型试验机在机身布局、雷达低可视化与武器挂载等各方面的进展,引起了大陆与海外媒体的热议。不过,陆媒指出,歼-11D做为试验机的任务完成,且无后续原型机与量产规划,主因是其功能与国产歼-16及进口苏-35重迭过多,专案可能已经结束。
《新浪军事》报导说,俗称「试飞院」的航空工业中心最近庆祝成立60周年,拍摄了该院工作成果的纪录片,内容包括院内曾进行的试验与改型战机的影像资料,其中包括外界比较熟悉的歼-8系列、歼-10系列以及飞豹系列,其中首次近距离曝光的国产歼-11B的大改款歼-11D重型战机最受注意。这款战机过去曾在网上流传一些不清楚的测试照片与不完整讯息,但中共官方从未公开提到这一型号。
根据资料显示,歼-11D专案是在歼-11B量产后成立的,其设计思路与俄罗斯的苏-35S类似,保留其前型歼-11B双发单座的布局,主要变化在于机载航电雷达系统升级以及机体结构加强。雷达换上红外搜索系统以及有源相控阵雷达,同时增加了翼根重挂架以提升有效载荷。此外,为配合新一代霹雳-10格斗导弹,歼-11D的翼尖挂架则将歼-11B的阶梯型挂架改回了常规的一字型挂架。
报导指出,歼-11D在降低雷达特徵上也下了一番大工夫,雷达天线罩改为倾斜式的布置,除增大雷达孔径外,也能减少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同时在雷达天线罩周边还布置了一圈的锯齿状吸波材料。
不过,歼-11D项目的命运似乎带着悲剧色彩。报导说,到目前为止该型号除了制造了两架编号分别为“D1101、D1102”的原型机用于试飞之外,并未有后续原型机以及量产型相关的资讯披露,很有可能专案已经下马。而导致项目失败的原因,除了双座型的歼-16在多用途性能上领先单座的歼-11D外,俄制苏-35SK的进口更是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来自国内国外两款先进四代战机型号的挤压之下,在定位与功能上过度重迭的歼-11D最终被放弃也不足为奇。
报导表示,歼-11D专案虽然失败,但此一项目并非没有意义。目前歼-11B交付数已达250架,是目前共军重型战机主力,但因为设计、生产较早,航电武器系统已有些跟不上时代。而歼-11D项目的研发成果转为技术储备,可以为不久之后的歼-11B中期升级提供极佳的参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