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大陆近来贸易谈判几乎停滞,转为双方贸易与外交单位之间的骂战。分析人士认为,美中双方恶言相向,贸易谈判进程已走入歧途,这种骂战目的在拉高谈判筹码,在6月底习近平与川普在大阪G20峰会前应该还会持续下去,谈判前景令人担忧。
《美国之音》报导,美国财政部与贸易代表办公室就中共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表声明之后,中共对美国的声明做出强硬回应,指责美国挑起经贸摩擦,是「典型的贸易霸凌主义行为」。美方则声明称,中共在最近一系列公开声明以及白皮书中推卸责任、指责美国,曲解两国贸易谈判的实质及歷史,这是在达成协议的重要问题上「开倒车」。
报导指出,双方贸易谈判自5月中断后,至今未再有任何安排。美方调高关税与中方报復措施陆续进行,双方官员开始恶言相向,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贸易谈判前景令人担忧。
大陆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认为,美中两国目前在枝节问题上相互指责,都忘记了最初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双方互动已误入歧途,都打到枝节问题上,譬如对方不守信用、反悔等等。如果最终还是要谈成,就不应纠缠于这些枝节问题上,互相用这些枝节问题指责叫骂。
盛洪认为,目前的舆论和氛围看来淹没了冷静和理性的声音,不利于化解纠纷。大家都在看热闹,都在那儿喊打,这是误入歧途的舆论,没有用的。只要是贸易战,没有不损伤自己的。就算打赢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可能是杀敌一千、自损两千。关键在于不要有着这种氛围,现在整个的氛围很糟糕。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对美中休战的前景也很不乐观,因为这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还有两国政治和文化上的差异。现在是经济上要争夺,在政治方面也要较量,经济与政治交织在一起,就是要以实力来说话。谁能把对方制到一个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各自文化、经济力量,甚至还包括军事力量。如果旗鼓相当,就会出现僵持,双方贸易和人员往来等经济活动减少,出现「各自关门过日子」的局面。
报导说,环球资产管理公司DWS(前称德意志资产管理)的报告说,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压力可能会促使美国和中共重启谈判,而如果在6月底大阪的20国峰会上,川普与习近平能会面,将是朝达成协议迈出的一步。盛洪认为,目前虽然不乐观,但仍然希望美中之间的相互指责是「叫价」的手段,关键是不要忘了最初的目的是要谈成。
《美国之音》指出,中共最近针对美国採取的一系列行动超出了贸易领域,看起来可能不仅是 「叫价」的行为。其中包括教育部发布对美「留学预警」,旅游部门也发出对美旅游警告,提醒旅客防范抢劫和偷盗以及枪支暴力,大陆外交部更警告在美田的中资公司可能受到美国执法部门的「骚扰」。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