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两国在南海争议海域的对抗愈来愈尖锐

美国海军战略学家霍姆斯(James R. Holmes)近期发表一篇刊登于美媒《国家利益》上的文章指出,他与另一位学者提出的「岛链防线」概念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海军的太平洋战略,这种战略是基于地缘政治与海陆空武力优势,以太平洋沿岸岛链为界限,形成阻却共军前出太平洋的巨大障碍。岛链防线战略的目的是让北京相信,试图穿透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军事行动都不可能成功,藉此打消其在海上发动战争的念头。

霍姆斯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海洋战略研究组J.C. Wylie讲座的主讲者,深研近年来极受瞩目的中共海军与海洋战略,是着名的《红星照耀太平洋:中国崛起与美国海上战略》(Red Star Over The Pacific)一书的两名作者之一。他最近在媒体发表文章指出,「岛链防线」概念是他2012年与该书另一作者、海洋战略学者吉原恒淑(Toshi Yoshihara)在一次閒聊中构想出来的,他同时也给它取了个饶富趣味的名称「反向长城」(Great Wall in reverse),指涉的当然是美国要如何应对日渐强大的中共海军进入太平洋的策略。

霍姆斯说,现在这个概念已真正成为美国海军的战略。岛链防线的基础是美国的地缘政治与海陆空武力优势,它必须透过其亚太盟友的协作,让这条与大陆海岸线平行的「第一岛链」成为共军前出太平洋的巨大障碍,藉此遏制中共在太平洋上进行军事冒险行动。

霍姆斯的文章强调,这个战略将给北京明确的讯息:共军可以试图阻止美国与其盟友进入西太平洋或在战区内自由行动,但共军行动同样也会遭到限制,他们会发现岛链沿线发射出各种导弹、载人与无人飞机与战舰群集而出,做为海空重要通道的海峡将遭封锁,共军进入太平洋将难上加难,而没有哪个共军指挥官会期待面临这种困境。不过,这些想法必须转化为有效的运作概念和计划,亦即美国及其盟友的国防预算必须接受这种战略并提供必要的资源。

文章指出,所幸最近华盛顿的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CSBA)接下了棒子,数周前他们发表一篇名为《收紧锁链:推动西太平洋海上压制战略》研究报告,开始将这个岛链防线的想法具体化,其中包括美军应增加的武器、硬体花费、如何部署,以及中共可能的反应、战略环境与推动时机等等。

当然,推销战略也涉及华盛顿的政治生态,必须有个动人的口号,不可避免地要用些文字游戏。因此CSBA把它概念化为球场上的「内压外攻」(Inside-out)策略,把军事部署沿着岛链展开,以「海上压制」方式阻止共军向东或向南穿过岛链。同时重装部队将在岛链外的开阔水域上行动,做为机动后备力量。驱逐舰、巡洋舰等大型战舰将集结至共军可能穿透的衝突点,用外围作战的方式把共军封锁在中国大陆近岸区域内。

文章认为,外围作战是极困难的防御方式,对手很容易集中力量进行单点穿透,因此在现代战争环境下必须拥有高科技的现代化装备,或是将对方军队引导至某些特定区域进行压制,才能达成阻止其穿透岛链的战略目标。

文章最后总结说,歷史上有许多防御线的实例可以做为参考,但CSBA的报告有几点应特别注意:首先,内压外攻的岛链防线必须是海陆空联合作战概念,不是只有海军,例如使用陆基武器进行海上压制就是个极佳的例子;其次,这种战略必须依赖东亚周边盟友与伙伴的协作,如果没有大陆周边岛屿参与,任何内压外攻战略都无法实施;第三,内压外攻式防御在经济上很实惠,CSBA团队估计,国会和五角大楼可以在未来5年内用80-130亿美元完成报告上所有的建议,在阻止战争、维繫和平上,这是极为廉价的开销。

文章来源:The Ultimate Way to Deter China: Why Island-Chain Defense Can Work
#岛链防线 #海洋战略 #海上压制 #太平洋 #外围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