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美中贸易战快速恶化,香港的街头抗议愈演愈烈之际,中共国家主席、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校讲话中总共用了58次「斗争」来强调其现阶段的重要性。「斗争」这个多年来难得在中共领导人讲话中受到如此重视的字眼,在目前中国大陆内外皆面临严峻局势的情况下别具深意,陆媒解读习近平的讲话称,这是在内外新形势下对中共党政系统的阵前「总动员令」。
《多维新闻》分析称,在这篇中共党校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训讲话里,透出的浓浓的紧张感与斗争的迫切意味,习近平要求中共领导干部「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并用此前只用来要求军队的特定用语「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来要求中共官员,让这篇讲话看起来更像是在内外新局势下对党政官员系统的阵前总动员令。
分析称,「斗争」是习近平执政以来经常使用的词句,但专门强调「斗争」却不多见,近几年来只有3次,包括2016年民主政治局生活会上提及「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2017年中共19大上将「伟大斗争」与「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并列;2018年12月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则特别强调「斗争精神」和「斗争意志」。
最新这次讲「斗争」正值中国大陆内外形势出现巨大变化,中美贸易战已经从言语威吓变为实际行动,美对中加征关税已经落地,双方的协议看来仍无可指望。还有香港反修例游行持续引发的街头政治,同时台湾与大陆紧张关系也在美国的刻意运作中逐渐升级。因此,这次习近平的「斗争」讲话的总体基调似乎比早前更加紧迫。
习近平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这些风险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其中外交工作指的包括中美贸易战在内,港澳台工作则指向香港事态和海峡两岸的紧张关系。
分析指出,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为习的讲话加上的「按语」写道,「为什么要讲『斗争』?因为斗争总是不请自来,总是不以我们良好的愿望为转移。”这明显指向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中国大陆是被迫应战,因而也被迫要「斗争」。
分析最后指出,斗争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到习近平一贯提倡的中共政治哲学,其中又包含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技巧和策略。这意味着,「斗争」思维在处理中美贸易战时,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在处理香港事态时,也不会蛮干摧毁一国两制的制度框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