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之间除了经济衝突,还有战略对峙的问题,两国之间的「新冷战」开打了吗?许多学者或分析家都认为,这场美中全面的较量已经开始,但整体环境已与过去美苏冷战完全不同,而且中共会是比俄罗斯更可怕的对手。
英国广播公司在一篇分析中指出,美国总统川普认为中国大陆承受不起与美国的贸易战,很快就会认输,但是他的高级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却认为,这两个全球经济超级大国的争斗不会很快结束,可能还会进行很多年。这场贸易战类似1980年代雷根总统时期对苏联的冷战,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
分析表示,20多年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David Shambaug)就曾发表文章《美国和中国:一场新冷战?》对中美对抗发出警告。还有东南亚事务评论员亨特.马斯顿(Hunter Marston),哈佛大学甘迺迪政府学院学者格艾利森(Graham Tillett Allison, Jr.)也都在文章中发出过类似警告。
美国政治评论员卡普兰(Robert D. Kaplan)今年初曾表示,美中的争斗将持续数十年,但只要华盛顿有足够耐心,最终将会获胜。
卡普兰认为,美国与中共的军事角力是21世纪的决定性事件,中共将会成为比俄罗斯更可怕的对手,这场美中角力不亚于一场「新冷战」。不管美中能否达成贸易协定,双方关系今后只会变得更糟。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进入冷战,地缘政治的对抗会影响市场,让市场付出代价。
东南亚事务评论员马斯顿则认为,用冷战模式描述今天的美中地缘政治现状并不是很贴切。因为现在的安全环境比美苏冷战期温和多了,其他的中等强国基于自身考虑并运用影响力,会对大国竞争格局产生很大影响。而且美中竞争关系也不像中东的战乱,没有并没有人道主义危机以及大批难民,竞争主要局限在经济和技术领域。
卡普兰指出,资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是导致美中对抗的潜在因素。他认为习近平上臺让中共从「软权威主义」走向「硬集权主义」,网路技术发展使美中同处于一个数码生态系统,彼此用按键就能侵入对方的商业和军事网路。美中边界被拉近,太平洋不再能隔离开两个大国。
马斯顿表示,中共的目标和当初苏联的野心有很大不同。儘管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基建计画,但是中国大陆的近期目标顶多是地区主宰,而非全球霸权。即使有人说习近平的「中国梦」是要復兴中华帝国以取代美国的地区主宰,那也与当初苏联的全球战略目标相去甚远。
分析认为,而在中共觉得有足够力量为地区提供安全之前,中国大陆仍然会是美国主宰秩序的受益者,儘管美国的主导力量已逐渐衰落,但仍然可以为亚洲带来某种稳定和共同利益,而中共也不否认这一点。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