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名大陆防疫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19日在论文预印平台medRxiv刊出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已经出现能够确实影响其致病性的重大突变,目前的药物和疫苗研发工作有必要把这些突变纳入考虑。
据大陆《科学网》报导,李兰娟研究团队在预印本平臺medRxiv上发布了尚未经同行审议的新研究论文中,有几项研究重点结论,包括:
1.新冠病毒株的变异和多样性或被大大低估;
2.不同变异毒株在细胞病变效应和病毒载量方面差异可达270倍;
3.一种三核苷酸突变能大大增强病毒的复制速率和致病能力,发现这种突变的病人保持了45天的核酸阳性。
报导说,研究人员从粪便中分离出了可以复制的活病毒,这项发现与先前报导有所不同。
论文指出,2020年1月22日到2020年2月4日之间,研究人员从浙江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身上分离了病毒。这些患者年龄从4个月到71岁不等,其中10名患者有过武汉接触史。
研究人员对这11份病人来源的病毒分离株进行了超深度测序,并与资料库的1111个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这11位元患者分离出的病毒共有33个突变,其中19个是首次发现的新突变。
研究人员认为,虽然只分析了分离自11个病人的病毒,还是观察到了丰富的变异多样,这表明新冠病毒株的多样性被大大地低估了。
至于这些变异是否影响其致病性?在经过体外感染试验后,研究人员认为,病毒若出现三核苷酸突变,会大幅提升毒株的复制速率和致病力,患者的病毒检测阳性更是维持了惊人的45天,因此三核苷酸突变的功能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论文指出,与近期报导的「粪便中未分离出活病毒」的研究相反,此项研究中的3份病毒分离株就来自病人的粪便样本,这表明新冠病毒的确有在粪便中复制的能力。
最后研究人员呼吁,对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需要儘快考虑到这些累积突变的影响,以避免潜在的陷阱。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