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友纪,本身就是个高敏人。大学毕业,任职于大型企业产品开发部门。因为天生细腻的个性,顾虑同事人际关系、担心工作进度耽误、害怕辜负主管期望……终于在第6年的某天,提交了一份重要数据报告后,无法再踏入公司大门。
「为什么只有我没办法承受!」
她不断地责怪自己,对主管、同事更是愧疚到不行。原本只想休息一个月,没想到,光是看到公司LOGO就会猛掉泪,无法再接近这个地方,之后她请了2年的长假。2年的时间,她画画、看着天空、待在家、几乎不跟人接触,终于找回那个平静的自己。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无法做什么后,重回职场也有更适任的表现。
后续,她更将专长与喜好运用在与人面谈,独立成为谘商师。由于对于高敏人的心情能感同身受,加上擅长数据分析,因此获得许多高敏感族群的信赖。目前工作室的「适职诊断」、「高敏感谘询」尤其受欢迎。
【精彩书摘】
总为了他人的情绪心烦意乱
「公司只要有人心情不好,我就会忍不住在意。」
说这句话的是在制造商负责制作产品目录的B。她的上司工作能力虽强,但性格阴晴不定反覆无常,据说连早上进公司时的一句「早安」都可能造成他的不快。他指正其他部门的失误时口气满是不耐,敲键盘发出的声音也有点粗暴。
「老板看起来很烦躁时我都超担心的。想跟他说话时还要先拿捏好开口的时机点,或儘量不发出声响避免刺激到他,虽然我没有直接被颱风尾扫过,但……」为了不想被主管的情绪影响,B总是一个劲儿地将专注力集中在电脑萤幕,这种做法实在很耗费心力。
只要某人发脾气,即使对方不是在生自己的气,却很容易被对方的声音语调影响,如坐针毡。听到同事被厉声警告,连自己也觉得痛苦。毕竟只要处在相同空间,同事被念的声音很自然就会传进自己耳朵,不少高敏人都这么跟我说。
● 高敏人意识到对方的情绪是很自然的
如果你有「察觉他人状况与情绪,且因此受到他人左右」的烦恼,就一起来看看这个章节吧。
对高敏人而言「察觉某人心情很差」与「看见桌上有个杯子」一样自然。要他们「根本不必在意!」等同被人要求「杯子明明进入视线范围了,难道装作没看到吗?」很明显看得到的东西却要他们「不必看也没关系」,他们不明白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对杯子的存在视若无睹」。
摆在高敏人眼前的事实是:「拜托,我也不想在意好吗!但即使我不想看,它还是进到我的视线里;即使我不想听,声音也会流进我的耳朵啊!」如同很难让眼前的杯子从视线中消失一样, 不察觉某人的情绪—不是假装没有察觉,而是从头开始完全不去察觉,这对高敏人而言简直难如登天。
另一方面,钝感人未曾拥有能察觉细节的神经系统。因为不具备察觉的能力,所以根本没发现,即使察觉到了也约莫是「嗯……有差吗?」就过去了的程度。
说出「别那么在意不就得了?」的人其实没有恶意,他们单纯是本身不具备察觉能力,无法理解高敏人的感受罢了。高敏人该学会的不是训练自己「不察觉」,而是懂得「如何处理自己察觉到的状况」(具体处理方式留待第三章、第四章再探讨)。
● 为何高敏人总是以他人为优先?
「总是忍不住优先考虑对方,永远把自己的事情摆在最后。」
这也是察觉到对方的状况跟情绪后最容易发生的状况。跟朋友碰面,看到朋友似乎有话想说,于是不自觉成为一位倾听者,整场聚会下来,自己几乎没有机会说上话。
搭电车时,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坐在位子上,但看到需要帮忙的人上车,随即就把自己的位子让出去。同事看起来好像很忙于是伸出援手,但帮着帮着不知怎的最累的工作到最后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我实在碰过太多「永远将他人的需求优先于己」的高敏人。为什么有这种状况呢?原因其实跟我们前面谈的内容完全相同。
因为高敏人可根据对方微小的肢体动作、用字遣词上的细微差别、说话语调等捕捉讯息,感知对方可能的期待。由于对方的每一个期待诸如「请听我说话」、「我好想坐下」分开来看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这让高敏人觉得「只是这样的话应该还好」,于是忍不住想帮对方一个接一个地实现愿望。
问题是,高敏人的感受程度比钝感人多太多了。正因为感受得多,让步的次数也多,于是乎自己的优先顺序便频频往后推。
高敏人若要活得好、有活力,最重要的是仔细聆听内心「我想这样做」的声音,必须优先考虑自己,积极到几乎怀疑「这样任性真的好吗?」的程度。
这种「因为察觉到他人需求,因此将自己的需求往后摆」的机制也会以其他
形式显现,例如以下的例子。
● 「没有自己的意见」、「没有自我轴心」其实是误会
「被上司问『你怎么想?』时,脑子一片空白,没有自己的意见。」上班族C告诉我,说他在公司被主管徵询意见,一时之间说不出一句话来。
「我没有自己的意见。」
我碰到好多高敏人都曾这么说。但是,他们真的没有自己的意见吗?
才没有这回事!
很多时候高敏人以为「自己没有意见」其实是误会。他们是「虽然有意见,但因为得回应对方的需求,所以心里想说的才说不出口」,仅此而已。
故事中的C提到,如果对方是好朋友或家人等能放心的对象,「应该不是这样的吧?」、「这么做可能比较好喔!」等,想法似乎较能自在地从脑中浮现。当然也不是所想之事百分之百全都能讲出来,但肯定有自己的意见。
此外,如果被上司或自己不擅长应付的人徵询意见,即使对方开口问「你觉得呢?」高敏人心里明白这些人只是寻求你的认同,他们其实根本不想要答案,又,或许只需简单扼要的回答等……高敏人会试图按照对方所期待的正确答案来回答。
高敏人能确切从对方的口气、用字遣词的强弱感受对方心中可能的正确解答。更甚者,他们会观察主管跟下属间的互动、平常的言行举止,判断出「这个人只想听重点」或「如果没有一次给出正确答案对方脸就会很臭」等,他们有澈底摸清对方的倾向。
即使内心有种种意见,「我觉得这样做还不错」、「在这个模式时A比较好,但如果状况改变就是B比较好」,但只要考虑到必须根据主管的喜好给出对方期待的答案,而且还得在规定时间内作答,一想到这就一句话也说不出口了。
这种状况就彷佛从装有各式各样玩具(=意见)的眾多扭蛋中,拚命想扭出装有「正确答案」那一颗。太想取出那颗「正确答案」扭蛋,却使得原有的其他意见全都卡在一块儿出不来,也因此才误以为自己「没有意见」。
记住!心中一产生「我没有自己的意见」的想法时,赶紧先找个让自己安心的地方,拿张纸将浮现在脑中的想法一个一个写下来试试看。
或者,请找家人或朋友等能让你放心的对象,试着跟他们讲讲「老板在某某事上问了我的意见……」通常,藉由讲给自己放心的对象听的方法,大多能流畅说出自己的意见。
首先要先察觉到「自己是有意见的」,接着试着放松去想「即使对对方来说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答案,还是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一点一点地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
(本文摘自《高敏人的职场放松课:给在职场精疲力尽的你,高敏感专业谘商师的42则放松处方笺》/三采文化出版)
【作者简介】
武田友纪
高敏感专业谘商师
日本屈指可数的高敏感专业谘商师。本身也是高敏人。九州大学工学部机械航空工学系毕业后,原于大型制造商担任研究开发工作,后因其卓越的分析能力及与生俱来的高敏感气质,遂以谘商师身份独立开业。以日本各地高敏感族谘商个案为基础,深入钻研高敏感族独有的人际关系,并探究适情适性发展的工作选择方法。重视高敏感族心理机制的谘商及精心设计的工作适性测验广受个案好评,寻求谘商的人自各地蜂拥而至。
【译者简介】
吕盈璇
淡江大学应用日语系学士,自由口笔译者,美国瑜伽联盟认证指导师。热爱瑜伽、煮食及旅行。在瑜伽与文字间观照人生,也疗癒自己。译有《高敏感是种天赋》、《不在乎的勇气》等书。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