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愁没水又有外来种入侵?从事科学教学与研究的华顺发,19日出示介于蜗牛跟蛞蝓之间的外来种「马丁氏鱉甲蛞蝓」,直指月初在虎头山下发现,肉包壳、生性凶悍,在国外已危害大量农作物,影响整片木瓜、山葵等作物,已将样本提供给特生中心,呼吁农政单位正视。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博士蔡奇立表示,收到样本时壳已破损,无法抽验DNA,将饲养一段时日后再检验,但能确定是外来种「巨盾蛞蝓」,他也不讳言台湾现有逾300种蜗牛,其中7成为台湾特有种,因台湾特有种多生活在山区,和外来种栖息地不重迭,较不会有物种相斥的问题,至于对农业危害仍待研究。
桃园华陞自然科学教育中心负责人华顺发说,一般印象有壳称蜗牛、无壳称蛞蝓,但他10月在虎头山脚下发现肉包壳的半蛞蝓「马丁氏鱉甲蛞蝓」,立即将其中一只寄给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鑑定。
华顺发说马丁氏鱉甲蛞蝓在1893年首次在柬埔寨被发现,陆续扩及大陆、日本和菲律宾,2017年甚至入侵海岛夏威夷,曾危害大片木瓜、山葵等农作物,除了担忧农作物浩劫,也担忧其带原广东住血线虫,误食恐让金兰酱油险灭门血案再现。
华顺发说,过去自己也曾发现红火蚁、小花蔓泽兰等外来种,也都提出警语,虽然「马丁氏鱉甲蛞蝓」会影响什么农作物仍不明朗,但担忧像非洲大蜗牛或福寿螺,他提到,杀虫剂益达胺、咖啡渣、澳洲茶树精油与苦楝精油对牠无效,但油茶树榨油后的油茶粕有显着效果,呼吁农业单位「超前部署」防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