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惊奇后,美国大选争议难解,儘管多数媒体都认为民主党候选人、前副总统拜登(Joe Biden)已以选举人票306比232优势胜出,现任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始终拒绝认输,美国恐将在11月继续面临政治、疫情、经济、外交4方面困境,而这些困境大部分由川普造成。

10月惊奇(October Surprise)是美国政治术语,因为每个闰年11月第1个周一过后的周二是选举日,朝野常会有爆炸性新闻。今年也不例外,川普除屡次打臺湾牌到已经出现双方恢復邦交议题,他本人确诊新冠病毒,拜登次子杭特(Hunter)各种真假难辨丑闻也屡次惊吓选民。由于各种金融商品结算与交割,9、10月通常也是股市最动盪时间,也适用此说法,例如今年10月美股就经歷3月股灾以来最大跌幅和涨幅。

11月危机则是不曾存在的概念。即使2000年大选小布希(George Walker Bush)与高尔(Al Gore)就佛罗里达州选票与计票争端持续到12月,甚至缔造史上至今唯一大选胜负由最高法院介入纪录,都没有对政治体制与惯例、经济造成如此大衝击,更何况今年还有百年一遇的疫情。

政治上的危机主要来自于川普对选举公平性的指控,以及至今拒绝有序交接。川普对选举公平性的指控至今仍无证据,徒然使其超过7000万支持者加深对现有体制质疑,让世界加深对因疫情出现危机的民主政治怀疑。

一如川普今年最受多数美国人肯定的政绩,也就是对大陆企业华为、WeChat、TikTok等发出的连串禁令,川普诉讼所有指控都没有附上证据的习惯,因此法律战节节败退也可以预期。有法学教授形容:「如果你提讼又不附证据,那只是条要付高价律师费的推特。」

未拒绝交接倒是有法源依据,因为联邦法律规定,只有总务署(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确认选举结果,才能正式启动交接。不过惯例上大部分现任总统都会在媒体确认结果明朗后就开始释出情报,或允许即将继任总统接触政府部门并获得情资,例如欧巴马(Barack Obama)4年前在美联社确定川普胜选隔天就开始给他接触机密资料权限。

但川普不但未给拜登同样权限,甚至连国外贺电都拦阻,他本周所签禁止美国法人或民眾投资31家被认定与中国军方有关企业行政命令,生效日是下个法定任期生效日前9天。用推特发文炒掉国防部长,司法部长破例允许各州检察机关在各州政府宣布初步结果前就调查是否有选举舞弊,也都令人惊骇。

川普除了质疑大选和拒绝交接以外,没有关注其他领域,加深其他各方面危机。美国11月疫情已经超过春季高峰,自9日后每天都在更新单日确诊纪录,CDC(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预估至12月因新冠病毒死亡人数将达26万至28.2万,累计1200万例确诊也存在可能。川普在选举日当天集会贡献了至少双位数确诊病例,而16个共和党执政州都表明不会配合拜登的强制戴口罩计画。

经济上危机与政治、疫情相关。12日公布的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较上次公布下降约4万人,似乎显示美国经济好转,但已有不少投资银行警告基本面并不如初领、续领失业救济金人数那么乐观,而疫情严峻已经迫使各州考虑重启封锁措施,或规劝民眾放弃感恩节计画,可能进一步减少消费。川普在这方面唯一所做的,就是宣示不会启动全国性封锁措施。

外交上的危机主要展现在经济层面,但也来自政治。美国与欧盟关系在川普任内迅速恶化,特别是民航巨头波音、空中巴士分别受美国、欧盟补贴争议,WTO(世界贸易组织)去年裁定美国可向欧盟75亿美元额度产品徵税,今年10月批准欧盟对美国40亿美元额度产品徵税,德国原有意提议暂缓开徵展现善意,但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使其他欧盟成员仍决定如期开徵。

今天(14日)签署的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对美国也会是一大压力,该协定包含ASEAN(东南亚国协)10国与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澳洲、纽西兰等15国,涵盖全球近5成人口、3成GDP、3成贸易额,而最能在人口、经济总量平衡RCEP往大陆倾斜的印度,却因响应川普、抵制此一被认为由大陆主导计画于去年已退出,美国在东亚、东南亚、南太平洋影响力势必会受衝击。

#世界 #杭特 #全球 #川普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