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机械与机电系统研究所所长胡竹生表示,因应国际间环保、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趋势,打造智慧电动车已成各国重要布局,臺湾亦积极推动2030年达成公车和客运全面电动化,以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催化绿色运输与智慧物联网环境应用;并藉由完善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引领电动车产业链高值化发展。当前,国内车厂与关键零组件厂也纷纷投入开发国产电动巴士,希望共同将臺湾电动车市场拓往国际。工研院长期投入研发电动车,并建置完善的虚实整合动力实验室,提供电动车技术移转与创新服务,帮助厂商缩短开发及测试验证时程,加快推进电动巴士国产化与高性价比的目标。
长期以来,臺湾因较少自制电动巴士零组件,业界多仰赖从国外採购零组件后,再组装成电动巴士,为改善此产业困境,工研院协助业者自主开发电动巴士零组件,提供包含整车自主开发设计、动力与控制系统、马达及驱控器、充电系统、电池芯、车架和煞车控制、智慧化系统等技术移转与创新服务,支持国内车厂、关键零组件厂、系统厂与ICT业者等开发电动巴士。举例来说,工研院已技术移转马达驱控器技术给汽车零组件厂商,并提供团队训练与技术服务,涵盖设计分析、雏型制造、测试验证等,协助业者成功开发电动巴士动力系统产品。
同时工研院将帮助业者导入智慧化技术,譬如盲点警示系统(BLIS)、紧急事故煞停系统(AEB)等等,加速电动车朝向智慧化发展,强化臺湾车辆产业的竞争力。另外,工研院也积极投入开发自驾车,当前已于无交通管制的南寮渔港试运行自驾车,并在臺中水湳场域测试自驾巴士,加速臺湾自驾车发展。未来亦将协助国内电动巴士业者导入自动驾驶系统,像适路性巡航系统(ACC)、车道维持辅助系统(LKA)等,促进智慧电动巴士发展,协助臺湾驶向智慧生活。
针对智慧运输的趋势,工研院擘画「2030技术发展策略与蓝图」,因应未来产业发展,结合机械、电子等跨领域的研发优势,协助业者开发电动巴士国产化技术,未来短中期的目标,将可带领电动巴士产业走向智慧化自动驾驶领域,长期携手产业,将本土化产业推向国际市场;另外,日前成立「臺湾电动车辆电能补充产业技术推动联盟」,已联手近50余家厂商代表,整合臺湾产业与消费者的需求,制定共同充电介面,以共容的充电传输与通讯标准,解决过去电动车辆无法互相充电的情形,有利臺湾打造电动车产业生态系,提供消费者更方便的充电环境,共同努力迈向绿色经济与永续环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