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卫队引进的下一代匿踪「多功能护卫舰」(FMM)首次命名及下水仪式19日在冈山县玉野市的三井E&S造船玉野舰船工厂举行,新舰被命名为「熊野」。据共同社报导,FFM的特点在于,船体更紧凑、所需的人员配置少于旧型护卫舰,具备只有扫雷艇拥有的排除水雷的能力,建造费也得到有效控制。该舰计划2022年3月服役。
「熊野号」是为日本自主设计的「平成30年度多用途护卫舰」(30FFM)二号舰。海自因队员招募形势严峻,FFM採用2支队伍交替搭乘的「船员轮换制」。与所有队员同时休息的护卫舰相比,优点在于能减轻每名队员的负担,同时还能提高舰艇的使用效率。日本已着手到2023年度建造10艘FFM,未来将增加至22艘。海自的护卫舰总数也将从48艘增加至54艘。
共同社报导说,据海自介绍,「熊野号」全长133公尺,标准排水量3900吨,船员约90人。为使其难以被雷达捕捉,外观上减少了凹凸。与海自拥有的护卫舰中占据多数的「村雨型」和「高波型」相比,其船体略小,船员人数仅为一半左右。
长崎市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以本年度内下水为目标,正在建造另一艘FFM。两艘护卫舰的建造费合计约1055亿日圆(约台币289亿元),与近年服役的「朝日型」护卫舰每艘逾700亿日圆相比造价较低。
在19日的仪式上,防卫省事务次官岛田和久宣布了舰名。连接船台和舰首的绳索被切断后,随着各色气球和纸带的飘舞,船体顺势滑入海中。「熊野」的命名源自于流经奈良、和歌山及三重各县的熊野川。
作为海上自卫队下一代护卫舰,30FFM採用了匿踪构型、匿踪材料、一体化桅杆等诸多先进技术。30FFM吸波材料的技术来源于日本「心神」战斗机项目。在三菱重工对新型护卫舰的宣传片中,有新型护卫舰折射歼-20发射的雷达波,从而实现匿踪的的动画片段。
大陆媒体17日报导说,30FFM是一种立足近海作战的新型舰艇,具有水雷战能力、反潜与对海搜索攻击能力、侦察和电子战能力、无人系统操作能力等。它的出现表明,日本海上防卫战略着眼点已由远洋转变为远洋和近海并重。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该型战舰将频频出现在新闻镜头当中,成为日本实现海上野心的「马前卒」。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