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黄珊珊专栏】前几天,我和市长一起参加王鸿薇议员邀约的健康社宅感恩茶会,居民、里长以及所在的政府社福机构,合力经营社区,打造一流的社区品质,是一个社区共好的典范。
六年前,市长上任后,我也帮忙找了许多社宅用地,但是很多地点提议都被社区反弹抗争,大家怕影响房价,背后的原因不外乎是标籤化的问题,许多人因为过去的印象,认为社会住宅是弱势族群,我当时也是市议员,所以很淸楚外界对于社宅的疑虑。
对于社宅,我在五年前也提出质询,建议比照香港和新加坡的做法,以分级补贴租金的方式另外补助承租人,社宅只是居住正义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社宅中的弱势对象应该另外取得租金补贴,在同一个社区内,弱势获得保障,收入在五十百分位以下者也有机会入住,才有可能让社宅不再被标籤化。
当时这个问题被放大,所以社宅才会有一、二、三房的设计,提供不同承租需求,希望社宅被标籤化或是歧视的问题能被转换,也是为了化解抗争的情绪。
这几天市长也说明社宅的规划缘由,其实六年来,台北市在兴建社宅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到现在,大多以一房及二房为主要设计,因为台北市民对于社宅已经渐渐从反弹转为支持,也积极争取附加的社福设施与优惠措施,更希望在地区及在地里有保障名额。
柯市长承诺未来台北市将维持一万户社宅开工,尽全力完成二万户的量能,其他用租金补贴和包租代管方式,协助青年成家,这二天有很多误解,时间回到五年前,当时大家多么看衰的政策,现又来攻击完成的人,实在很奇怪!
作者为台北市副市长
照片来源:作者脸书截图。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