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国《每日镜报》以《中国的战狼》为题刊发批评性文章,指责中国对外採取攻击性言辞的「战狼外交」,并为此特意搭配一幅占据近半个版面巨大红色汉字「权」字,并称此字是「强大的标志,象徵权力」。这个「权」的简体汉字原应为「权」,但该报编辑因不熟悉中文,用错了笔划相近的「杈」字,遭到德国汉学家的批评,还遭大陆外交部发言人狂酸「对中国一无所知」,还煞有介事地指责。
据《观察者网》报导,德国《每日镜报》的文章用《中国的战狼》为标题,内容并无新意,但提到了11月18日德国联邦议院人权委员会举行的「中国人权状况」听证会,听证会上邀请一些对中共有敌意的人士参加,指责中共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并攻击中共的人权状况。大陆驻德大使馆则对德国人权委员会的做法发表声明,表达德国不应干涉中国内政。
《每日镜报》针对中国大使馆的声明大做文章,认为是中国大使馆过激反应,文章还引用德国议员指责大陆外交官的举止「具有侵略性」,认为这是中共的「战狼外交」。该报编辑别出心裁地在报纸上用了一个极大的红色「杈」(读音ㄔㄚ,意为树枝分岔处)字,还为不懂中文的读者在字旁做了一行小字注解,称此汉字是「强大的标志”,象徵权力(Macht)」。
文章刊出后遭到专家与读者留言吐槽称,「权」字在简体应是「权」而非「杈」,
德国汉语教学协会主席、柏林自由大学汉学教授安德里亚·古德(Andreas Guder)拿着这张图发推文指出,这个「杈」字对应的德语词汇是「Heugabel」,「权」字才代表「Macht」。他还表示,这可能是有人故意要整《每日镜报》,才会发生这种悲剧性的错误。
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学者玛丽娜.鲁迪亚克(Marina Rudyak)还指出,单单一个「权」字也并不一定就能代表「权力」的意思,根本原因就是编辑不会中文却硬生生地献丑,使用前至少应该问问懂中文的人。
大陆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到对此事评论时表示,德媒把「权」写成了「杈」,遭到陆媒嘲笑。但其实「低级错误也不奇怪,因为的确现在就有一些人,经常明明对中国一无所知,却煞有其事地对中国进行无中生有的指责。」她还说,为了维护中国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与尊严,「就做战狼又何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