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衝突表面化,正结合日本、澳洲和印度等民主国家对抗威胁印太地区自由、开放、安全与繁荣的共党专制中国之际,尼泊尔在奥利执政下不断倒向中国,已引起各界关注。奥利昨天的举动再度受到包括印度、中国在内的国际关注。
综合加德满都邮报(Kathmandu Post)、新德里电视台(NDTV)等尼泊尔与印度媒体今天报导,奥利(K.P. Sharma Oli)昨天上午突然召开内阁会议通过解散眾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相当于国会下议院)案;尼泊尔总统班达里(Bidhya Devi Bhandari )昨天下午也按照内阁决议宣布解散眾院,并建议在2021年4月30日到5月10日间举行大选。
不过,由于尼泊尔宪法无解散国会的相关规定,奥利此举遭到政敌及宪政专家批评违宪。
加德满都大学(Kathmandu University)法学院前院长艾德希卡里(Bipin Adhikari)表示,总统和总理有责任维护宪法,但都践踏宪法,因为儘管知道宪法没有赋予奥利等人权力,仍然採取行动。
奥利的政敌已向最高法院提交3份诉状,对奥利政府解散国会的违宪举动提出异议,要求最高法院撤销奥利政府解散命令,恢復眾院职权。
奥利之所以解散眾院,主要是失去执政的尼泊尔共产党多数领袖支持,且被迫于15日在国会撤回他先前提出的修宪委员会法修正案。修正案授权总理更容易任命成员加入修宪委员会,被批破坏制衡原则。
奥利2017年底在尼泊尔共产党赢得大选,重获支持担任总理。但于隔年组阁后,就因被批评治理不善与威权主义而与执政党内不同派系领袖陆续发生裂痕,更导致执政党90多名国会议员昨天对奥利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尼泊尔共产党并发表声明说,奥利在党内已失去多数支持。
印度媒体先前报导,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侯艷琪曾不断穿梭尼泊尔执政党各派系领袖之间,试图为奥利拉拢政敌,以防止尼泊尔共产党分裂,导致亲中的奥利政府下台。
不过,侯艳琪的努力似乎不敌尼泊尔执政党多数领袖对奥利的不满。奥利在可能被执政党卸除党职及总理职务压力下採取「政治突袭」,决定解散国会下院,避免他不久后遭罢免的可能;更可依法让他的政府以看守内阁姿态至少多存活6个月,以整合支持力量,甚至还可再延长6个月。
由于这项宪法争议还有待尼泊尔最高法院作出裁定,且奥利仍在国会和民间拥有支持力量,印度和中国虽然对奥利政府的未来非常关切,但都保持沉默,不愿太早表态。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