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署表示近5年空气品质指标(AQI)良好等级比例上升,良好与普通等级合併(109年AQI≦100)计算站日数在今年已超过9成,全国空气品质监测站因细悬浮微粒(PM2.5)造成空气品质指标AQI红色警示次数,也由108年的146次,今年下降至只有15次,显示空气品质显着改善。
环保署指出,空气品质不良是指AQI>100的状况,近年来日数逐年下降,导致空气品质不良主要污染项目发生变化,细悬浮微粒及臭氧八小时均为歷年主要指标污染物,自去年起,臭氧八小时占比首度超过细悬浮微粒,成为空气品质不良的主要指标污染物,其原因为PM2.5浓度及其影响持续下降,臭氧浓度变化或减少量较不明显所致。
虽然臭氧八小时为主要指标污染物之占比逐年上升,但实际发生不良站日数近2年已逐年下降,由长期监测结果来看,臭氧最高浓度亦已下降。环保署深入分析臭氧浓度变化,由臭氧前驱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近10年持续降低趋势,说明不易生成高浓度臭氧,使高浓度臭氧发生次数降低。而氮氧化物浓度下降,减缓臭氧被反应消耗,使臭氧浓度呈现增加情形,此外,境外移入臭氧浓度亦有增加,垫高臭氧背景浓度。
为探究空气品质改善相关环境变化,环保署由中央气象局观测结果发现,金年全年累积雨量减少,发生低风速的总小时数增加,在气象条件上并不利于微粒洗除及扩散,但细悬浮微粒浓度仍较去年降低,显见空气品质防制效果,中央气象局能见度观测网结果,亦较去年提升,与PM2.5浓度降低具备一致特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