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濒危物种生态给付,奖励农民施行友善耕作。台南市官田区是濒危物种水雉的重要栖地,农业局6日于官田区公所举办座谈会,为农友说明奖励方案,农友反应今年因停灌导致田间无法蓄水,农业局也将汇整问题回报林务局,研议因应办法。
农业局表示,濒危物种生态给付方案自1月1日开始实施,往年有参与春作水稻不拌农药补助的农民,今年仍可加入友善农地给付,并回溯到1月1日,不会影响权益
市府自1998年开始推行水雉保育奖励方案,搭配友善耕作方式,全市水雉原本只有20余只,2020年增加到1723只,去年水雉巢位并孵化幼鸟通报奖励有400多件,今年实施的濒危物种生态给付,也包括水雉巢位并孵化幼鸟通报,名额预计比去年更多,往后也会视通报数量再调整。
为鼓励农民照顾好田间环境,也推出友善农地给付与巡护监测给付,包括冬季维持田区蓄水,并且不撒布具农药稻谷,每公顷每年可获得奖励金8000元;全年不使用除草剂、毒鼠药及非友善防治网,农产品抽验符合农药安全检出规范,每公顷每年可获得奖励金最高2万元。
另外,提高在地居民加入友善环境行列,鼓励在地民间团体、社区发展协会成立巡守队,协助环境清洁、通报违法网具与宣导保育相关工作,巡守队每年可领到最高6万元奖励金,各里如有意愿成立巡守队,可提出计画书向农业局申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