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糖尿病、心房颤动病史的65岁王姓男子,日前凌晨醒来时感觉左半身无力、讲话变得模糊不清等疑似中风症状,就医检查发现脑部大血管未阻塞,研判为缺血性脑中风,紧急施打「血栓溶解剂」后,恢復良好;医师强调,心房颤动是导致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子之一,患者应留意。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邱新藻指出,根据国内临床试验,在脑中风发作后3至4个半小时内若能施打血栓溶解剂,患者3个月后復原情况良好;以王男为例,他凌晨2点多醒来,发现左侧肢体无力且说话不清,检查确认大血管无阻塞,从发病到就医已超过3小时,家属决定自费施打血栓溶解剂。
王男经施打血栓溶解剂,后续虽仍有部分脑出血情况,但仅造成他有些微说话不流畅、较原本说话像含着滷蛋的情况好许多,其余功能都恢復良好。医院表示,王男就医期间会诊心臟内科医师、寻找病因,经抽丝剥茧,确认其致病原因与心房颤动有关。
邱新藻说,「缺血性脑中风」在台湾中风型态中约占8成,可能因心臟血栓流到脑部或血管硬化导致,通常与三高、老化等情况有关,若未及时注射溶解剂恐引发脑部损伤;此外,心臟跳动不规则就易产生血栓,若血栓跑到脑部就会造成脑中风,因此,心房颤动也是引发此病症的危险因子。
邱新藻强调,目前医界多以口服抗凝血药预防心房颤动造成的缺血性中风,医师通常会依患者严重程度、病情发展及风险评估提供适合药物并随时监测疗效,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可与医师讨论使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