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多时的市定古蹟西市场,已于上月底完成修復。(曹婷婷摄)
尘封多时的市定古蹟西市场,已于上月底完成修復。(曹婷婷摄)
西市场中央栋地砖看得到岁月痕迹。(曹婷婷摄)
西市场中央栋地砖看得到岁月痕迹。(曹婷婷摄)
西市场中央栋柱子明显可见两截不同顏色,新旧年代并存。(曹婷婷摄)
西市场中央栋柱子明显可见两截不同顏色,新旧年代并存。(曹婷婷摄)

耗时3年半、斥资1.9亿元修復的台南市定古蹟西市场上月底竣工,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指出,西市场修復有一定难度,在保全旧貌跟修復角度,力求新旧并存,且西市场是近代最早使用钢筋混拟土建筑,外表无碍但内部钢筋锈蚀龟裂,分不同层次修復,颇具挑战。

西市场是台南人惯称的「大菜市」,成立于日据时期,是南台湾最具规模的现代化市场,引进水沟、分成熟食区、蔬菜区等分区营运的概念,市场建筑特色是老虎窗、牛眼窗及山墙纹饰等,在当时可谓相当华丽。2003年被指定为古蹟,2017年展开西市场本馆修復,上月底修復竣工,文资处预计农历春节后,交由市场处接手周边景观与活化再利用。

文资处说,修復时考据许多老照片、口述资料还原旧貌,修復之初,西市场本体建筑屋架全毁、门窗也烂掉,中央栋2楼更整层崩掉,又西市场是最早引用钢筋混凝土,但当时钢筋细小,跟现在钢筋完全不同,增加修復难度。

修復团队举例,西市场北翼栋入口山墙经检视发现,内部钢筋严重绣蚀,混凝土也崩裂,保存有难度,最后导入分区、层次修復概念,保全一半山墙,免去全面拆除命运。

目前西市场本馆北翼、中央栋、东翼及紧邻的香蕉仓库、外廓卖店共3区5栋均已完成修復,不少民眾路过已可见旧时西市场面貌。文资处强调,修復后的古蹟将交由市场处经营管理,未来将衔接府城轴带、林百货、孔庙文化园区与南美馆,完整中正路文化歷史轴线。

#修復 #西市场 #钢筋 #难度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