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囝仔27岁王振恺生长在连锁影城崛起年代,他独锺老戏院味道,花2年蹲点完成《大井头放电影:臺南全美戏院》一书,从大航海时代写到当代戏院发展,蔡英文总统日前发起「PO一本最近买的书」吁挺出版业,并列出新年购书清单,王振恺赫见自己的书也在其中,惊喜不已,「感觉受宠若惊,希望更多的人因此看见这本书。」
「冥冥中,感觉是全美戏院召唤我返乡。」来自台南永康的王振恺,高中后离开家乡到台北读大学、研究所,退伍后,当起自由工作者,撰写电影评论也从事策展工作,2年前,出版社找上他撰书,书写对象是全美戏院,勾起他就读瀛海高中时,大考的午后就到全美戏院看电影的记忆。
他笑说,当时应该算是误入,因为同学多是去连锁影城看电影,自己也不例外,但偶然走进去看了布莱德彼特的电影《永生树》,在独特氛围的老老电影院伴随着观赏前为艺术片的记忆,鲜明烙印脑海。
「走遍所有影城都长一个模样,但全美什么都旧旧的,却烙下鲜明记忆,让人难忘。」全美戏院的观影记忆太深刻,让他在多年后有机会为全美戏院着书,开启很多想像。
全美戏院第二代吴俊诚说,当初一个年轻人跑来说要记录老戏院,当时只是觉得很新奇,心想,年轻人对老戏院会熟悉吗?但王振恺悉心爬梳歷史,不只写戏院,还细说大航海时代歷史,从全美戏院旁的民权路上「大井头」写起,读这一本书同时也更认识台南与台湾。
王振恺说,前置田调花最多时间,最难得的是,过程中为去年辞世的第1代吴义垣,保存诸多珍贵口述歷史。他说,近年陆续熄灯的老戏院不少,全美戏院之所以成为不同世代台南人共同回忆,因它是家族传承,家人有共同使命跟凝聚力,守住戏院价值。
他说,出版业低迷是不争事实,后续也希望发挥所长,透过策展等形式,传递老戏院诉说故事,让更多人走进老戏院,展现不一样的文艺文创復兴力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