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转运站现址为日据时期的「恒春公会堂」,是拥有近百年歷史的改良式巴洛克建筑,13年前曾因观光发展险遭拆除,后经屏县府认定有歷史建筑价值并列册追踪,但镇公所至今未申请登录文资,文史工作者担忧白费当时的抢救。

恒春文史工作者念吉成指出,位在中正路商业闹区的恒春转运站,是镇公所旧址,也是日据时期的「恒春公会堂」,从史料与学者考据都可证明,其窄窗、圆柱、廊顶、拱门等都是日据时期的建筑特色,至今拥有近百歷史,不料却一度因观光发展险遭拆除。

念吉成回忆,2008年恒春镇公所因有意发展庙口小吃夜市,而计画拆除当时已是恒春转运站的「恒春公会堂」,他不愿歷史建物遭破坏,当下立即发起抢救运动,随后不仅引起居民热议、也获得学界力挺,最后屏县府认定其有歷史建筑价值并列册追踪,成功保存下来。

不过,当时屏县府称,依文建会发行之2007文化资产实务执行参考手册,歷史建筑採登录制,基本上要先徵得财产所有人的同意。换言之,恒春公会堂需由所有权人、也就是恒春镇公所检具相关文件提出登录申请,县府才得以列入文资审议。

「可惜等了13年,无声息。」念吉成无奈道,歷史保存与观光发展本就无衝突,现今许多老屋活化的成功案例都可见,回忆、老物都是观光财,何况是具政府认定的歷史建物,他担心公会堂迟迟不受文资保护,时间一久遭到破坏,白费了当时的抢救。

对此,恒春镇长陈文弘指出,恒春公会堂确实是一代人的回忆,但因担忧登录后会对恒春转运站的营运造成影响,将谨慎评估或找出配套措施,研拟双赢办法。

#恒春 #公会堂 #抢救 #转运站 #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