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变快、心跳增加、体温急遽升高,可能是身体的紧急呼求,但老人家或是还不会说话的新生儿未必能及时表达不适。工业技术研究院与儒鸿企业合作开发全球第一件耐磨、耐水洗的「智慧感知照护衣 iSmartweaR」,穿着睡觉,生理指标就能经由手机让照顾者及时掌握,一有风吹草动就能把握黄金时间就医,预计2年后正式问世。
全球健康意识提升,对于穿戴式装置、智慧衣着的需求水涨船高,国内纺织厂相继跨域合作投入智慧衣研发,各有特色。工研院与儒鸿企业锁定医疗照护场域需求,携手开发「智慧感知照护衣 iSmartweaR」,宽松不贴身、耐磨耐洗等特色,成为2021消费电子展(CES)的亮点之一。
●2大突破性技术 成就全球首件耐水洗智慧衣
工研院近年积极投入跨领域的技术交流,4年多前一场交流会上,工研院的量测技术发展中心发表新的雷达感知技术,这款只有数公分大小的微型雷达採用奈秒脉衝近场感测技术(Nanosecond Pulse Near-field Sensing, NPNS),以能量极低的脉衝雷达传送与接收电讯号、分析位移量。
令人眼睛一亮的是,不用紧贴人体、将它置于身体附近就能侦测分析出呼吸、心跳频率。
「这或许有机会发展成宽松好穿的智慧衣!」坐在台下的材料与化工研究所团队一听心动。这场交流会,成为两个不同领域研究单位的合作起点。
有了好雷达,还需要改良导电材料才能让衣物真正舒适好穿。材化所组长唐静雯说,一般而言,智慧衣的导电功能多採用金属纤维,质地较硬且成本较高,消费者使用还要小心翼翼地避免拉扯,更别说放入洗衣机。
材化所突破限制,发展出「奈米银天线」作为导电载体。这种银线导电效果佳,且能经由热转印、服贴在衣物上,触感与织品相同,且尺寸小至口袋大小、能藏于衣物内部,因此不影响穿着舒适度与美观,穿着动、穿着睡或丢进洗衣机水洗都没问题。
轻巧雷达加上新颖的天线材料,使全球首件耐磨、耐水洗的天线智慧衣诞生,相关技术专利授权儒鸿企业。
●长庚住院病人验证 精准度与大型仪器相仿
工研院量测中心经理杨富程说,使用者只要穿上这件智慧衣,就能立即侦测呼吸、心跳,现阶段,工研院正进一步尝试再加入体温监测功能。使用者使用这项产品的过程毋须担心手机讯号影响,因为微型雷达的奈秒脉衝感测技术避开手机的900 MHz和1800 MHz频段,改採医疗级的300 MHz频段。
测得生理数据后,智慧型手机或平板装置上的系统就能及时分析展示健康概况,便于使用者或照顾者初步判断是否有感染症或突发疾病找上门。
对于医疗照护单位而言,这有助于大规模管理住民与病人健康,医师与护理师可减少巡房检测的频率,在疫情期间更因此能降低接触带来的传染风险。量测中心组长戴鸿名表示,研发团队与长庚医院復健科合作完成针对48人进行夜间照护验证,测得的数据与医院仪器同步比对,结果呼吸心跳30秒平均数据的差异在正负3下,精准度相仿。
产品发展出不同尺寸的男款与女款,且陆续通过法规要求的测试,像是耐水洗牢度、耐汗牢度、皮肤刺激性、敏感性测试、符合AATCC专业水洗50次(换算为家用水洗达250次)标准等。研发团队预期,最快在2年后能完成各项验证,正式问世。
●类似产品不仅预防急性疾病 还能揪睡眠呼吸中止
类似的智慧型穿戴装置不仅能用于长辈、卧床者的健康管理,家长也能藉此预防孩子睡觉过程不慎闭气猝死。另外,第一线警消人员穿着也有助于让同事远端掌握,评估是否身陷危险、是否适合继续执勤,应用场域多元。
不仅预防急性疾病,也有助揪出慢性的身体健康问题,像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在台湾,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盛行率恐怕比实际就医数据多得多,有睡眠专科医师指出,东方人骨架结构相对小、喉部区域亦然,稍胖就容易发生睡眠呼吸中止;部分民眾的睡眠障碍来自呼吸中止,却从不自知。
放眼市面,智慧感测的穿戴式装置越来越多元,预期这类工具的普及将能使人们更精准掌握健康情形、及时就医或调整生活型态,进而活得更好更健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