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昌碾米工厂稻米连续2年销日,今年首批出货300公吨,但因水情严峻,一期作休耕,二期作是否受影响还有待观察,恐影响后续交货。(庄曜聪摄)
弘昌碾米工厂稻米连续2年销日,今年首批出货300公吨,但因水情严峻,一期作休耕,二期作是否受影响还有待观察,恐影响后续交货。(庄曜聪摄)

弘昌碾米工厂连续2年销日超过4000公吨,最重要的是通过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检验,日方的608项标准,比台湾一等米检测项目多出近一倍,包括土壤、水源及契作管理模式及加工都得更用心,弘昌与契作农民沟通,推行友善耕作,喷药都严格控管才顺利过关,去年首度销日就创下亮眼成绩,但今年一期作因缺水休耕,后续交货得靠老天爷帮忙。

弘昌碾米工厂的稻米产销专业区,契作农地分布区域目前以六甲、下营为主,有近百位农民加入,除了原先一条龙的生产管理模式外,前年还导入智慧农业,以手机APP程式建立田间管理智慧化技术,记录生产过程,可逐年修正耕作方式,朝友善耕作方向迈进,连肥料、喷药都得严格管制时程,一开始农民还不太能接受,但这也成了销日关键。

去年销日的7200吨稻米中,弘昌就占了一半以上,与其他销售公粮相比,还是唯一自营粮商,经理曾耀彬坦言,日方要求高,符合检验条件外还要实际考察产地,包括加工厂的卫生安全都要符合水准,这些通通过关,但其实收购价格差异不大,比起利润,更重要的是农民竞争力的展现。

有了实绩带来信心,原本今年要把周边官田、柳营纳入,扩大契作面积,但缺水使得一期作休耕,计画整个推迟,且旱象迟迟未获得纾解,最慢5月底前就得完成稻作育苗工作,才赶得上7月二期作插秧,会不会受到影响,农民都很忧心。

#销日 #弘昌 #农民 #影响 #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