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埤青农夫妻檔林志龙、林宜洁以自然农法耕种20甲凤梨田,不仅大、中、小凤梨应有尽有,全供内销,还开创宅配年近千箱的好成绩,以好品质打出一片天,不过近来也受「禁台凤梨令」影响,忧心好品质最后也是受市场左右价格。
「想把最好的留在台湾!」林志龙指出,他是凤梨农第3代,从阿公辈开始就很少使用农药,所以当时种出的凤梨都不是外销市场喜欢的又大又甜型,但却是最安全健康的,直到他接手后都是如此,因此即使有20甲大也不做外销,只供内销。
他说,他跟阿公的差别是会使用有机肥,且在採收前半年完全不施肥,任由它在太阳或气候转换下自然成长,所以有的凤梨只有巴掌大,而有的就是市场爱的大凤梨,「其实就是一样米养百样人」,不需刻意调整它,最自然的东西最无害。
10年来,林氏夫妇都依此观念经营凤梨田,而起初虽受尽挫折,遭同业或市场嫌弃「小凤梨撑不了场面」,但后在林宜洁转攻网路宅配市场后,靠着高品质的好口碑打出一片天,林宜洁笑称,「我们的凤梨不是甜,是好吃」,她强调,甜与好吃是不同的,用化学肥料就会甜。
林宜洁说,他们的宅配市场是从医院起步的,起初是由朋友牵线,但原以为凤梨有「旺」的意思,医护人员多数不敢吃,没想到最后竟群起团购,这让他们增加不少信心,进而更加努力自我行销,而去年的宅配量就达近千箱。
「可惜品质再好,最后也是市场左右价格。」但她仍无奈道,宅配做得再好,也仅占销售的1成,另9成还是要送市场,而他们虽没做外销,但整体下来还是受影响,毕竟外销的量回到国内,价格势必受波动,所以品质再好,也无法左右市场价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