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研院、汉民科技共同投资的第三代半导体新创企业,为何在商机爆发后悄悄解散,关键人员全数转往中国?一家工研院眼中的潜力独角兽企业,为何一夕变中资?

最新一期的《财讯》双周刊,以「工研院最强独角兽一夕变中资」为题,揭开工研院新创公司突然易旗的种种疑云,也揭开两岸半导体争夺战的真相。

根据《财讯》报导,2021年2月9日,原本位在新竹市关新路上的瀚薪科技,无预警地宣告解散。瀚薪是一家由台湾工研院团队创立的碳化硅功率半导体晶片设计公司,主要产品正是近来最热门的第三代半导体。这家公司自2013年成立初期,到2021年解散前,工研院透过旗下的创新工业技术移转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一直是瀚薪的主要股东;而瀚薪解散前的最大股东,则是汉民集团,该集团荣誉董事长黄民奇是工研院院士,长期与工研院互动频繁。

这家被工研院形容为「新创超新星」的瀚薪科技,二月竟突遭结束清算;同一时间,在中国却「出现了上海瀚薪,亮出的是与原瀚薪相同的团队,而台湾瀚薪则成了上海瀚薪的孙公司。

工研院虽然以「技术落后,未能获利,所以清算」来对外说明,但从上海瀚薪新老板的发言到中国媒体的报导,都说这是一家明日之星。而一向以长期投资闻名的汉民集团,在第三代半导体的技术已投注多年资源,并具领先地位,却在市场需要爆发之际,卖掉上游设计公司,令人费解。

《财讯》记者深入调查发现,今年一月初,上海瀚薪官网贴出一份文件指出,上

海瀚薪完成Pre-A轮融资,由中国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的子基金──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基金领头,包括上汽旗下的尚颀资本、匯川技术旗下的全资投资平台匯创鑫,以及中国财政部旗下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全都投资了上海瀚薪。

中国媒体还特别强调,上海瀚薪是一家「全内资」的公司。原台湾瀚薪总经理李传英,则名列在上海瀚薪的董事名单中。

三月初,《财讯》记者前往新竹的瀚薪科技办公室,发现一楼的招牌,原来瀚薪的办公室,已经换上了「凰腾」企业的招牌,公司登记在一样的地址,但身分却从台湾公司变成了「侨外资」。

瀚薪「易旗」,让台湾跟中国在第三代半导体的竞争关系产生剧烈变化,掌握了瀚薪的技术,中国在这场竞赛马上省下十几年时间。瀚薪过去在台湾研发出的国际专利,是否也变成上海瀚薪的生财工具?

文章来源:《财讯》

#独角兽 #瀚薪 #工研院 #第三代半导体 #汉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