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男性曾服用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后来觉得没什么症状,便自行停药。最近几个星期,只要天气热时就很不舒服,身体活动增加时觉得自己快要中暑了,有补充许多水分仍觉得口渴,尿量也多,但却不太流汗;进入有冷气的地方,若温度调得稍低,便容易觉得寒冷,想加件衣服,就医检查发现,已罹患糖尿病。
●疾病影响对环境温度感受 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
书田诊所家医科主任医师何一成表示,有些疾病会影响患者对环境温度的感受,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会造成怕热,甲状腺功能减低会怕冷,而糖尿病可能导致怕热又怕冷。
何一成进一步补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吃多、喝多、尿多和体重下降,但有些人的症状并不明显,或是没有典型症状,反而是对温度感受和以往不同、身体黏膜发炎、伤口不易好等。
血糖与环境温度感受有何关联?何一成解释,血糖代谢长期异常,会使神经与血管功能受到损害,在热的环境中,皮肤血管不易舒张散热,排汗量也低,因此怕热;在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不易收缩保热,也不易靠脂肪产热而怕冷。
●糖尿病高风险族群 留意血压变化、日常饮食要顾好
糖尿病若未积极治疗,可能诱发许多慢性併发症,如心肌梗塞、脑中风、视网膜病变、肾臟病变、尿毒症、神经病变等,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何一成指出,曾检验出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偏高的情况;年龄大于40岁;体重过重;一等亲内有罹患糖尿病;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生过体重大于4.1公斤婴儿的母亲;高血脂患者;高血压患者;平常缺乏运动者,都属于糖尿病的高风险族群,平时更需留意血糖的变化。
糖尿病者日常要注意饮食控制,何一成提醒,淀粉类与糖摄取不过量,足量的纤维质,适量的肉类与脂肪;戒菸、少喝酒;过重者适当减重;并养成运动习惯,运动可增加胰岛素对细胞的作用,改善血糖代谢,建议进行中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伸展体操、游泳等,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及量,避免运动伤害,倘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在运动前应先与相关医师讨论,以确保安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