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USNI)报导,美智库传统基金会7日以「美国维持核吓阻的需求:中国大陆与俄国与日俱增的威胁」为题,举行线上论坛。与会学者不约而同地指出,随着俄国不断的将核武现代化,大陆也持续增加核弹头数,两个国家又不受相关国际规范拘束;不但让欧洲与台海爆发核战风险大增,更恐让大陆起心动念,不排除在台海动用战术核武。这让美国不论是重新定义吓阻战略内涵,或是确保对盟国核保护伞的承诺,都面对严峻的挑战。
报导中指出,与会人士一致认同美国有必要将战略核三角平台与武器系统进行现代化,而国家公共政策研究所执行长潘恩(Keith Payne)则认为,核吓阻的需求会随着外在世界的变迁而改变。自2010年欧巴马政府重新评估与俄国的《战略武器裁减条约》以来,外在世界已戏剧化的变迁。
不过,当时的美国政府承诺将陆基弹道飞弹系统、战略轰炸部队以及弹道飞弹潜舰现代化,并维持其武装,这让美国核吓阻的战略想定能维持下去。特别是,核保护伞对美国的盟邦与合作伙伴而言,更属关键承诺。
华府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研究员海恩瑞克斯(Rebeccah Heinrichs)警告,在接下来的10年内,俄国在与他国的争端中恐降低使用核武的门槛;这时,美国的核保护伞能否保障同盟的安全,就相当地关键。
潘恩则补充,中国大陆的核武库存数量,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也会成长至少1倍;北京加上北韩、伊朗,让威胁愈来愈具挑战性。他分析,相关威胁将表现在机动中程巡弋飞弹、防空系统,或是像地雷这样的简易武器。
海恩瑞克斯认为,如果说俄国在战术核武的优势有10,美国仅有1;亚利桑那州前参议员凯尔(Jon Kyl)则补充俄国已完成逾85%的核武平台与武器系统现代化;北京则有可能在接下来数年内,将核武储藏数量成长3倍,而直逼600大关。
随着莫斯科与北京核武实力成长,会愈来愈忽视冷战时期的「恐怖平衡」原则,从而让战术核武使用的可能性提升。俄国称这种政策为使危机由升级再到降级;但是,一旦使用核武,就等同自杀。潘恩也认为,重点是在未来区域危机中,陆俄愿意承担多少核风险而行动。
华府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战略专家克罗尼(Matthew Kroenig)则警告,大陆在印太区可对美国形成核威胁优势。由于北京不受《战略武器裁减条约》或《中程核飞弹条约》(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INF)的规范,北京可能会急起直追,直到在印太区能与美国达成核平衡。
在这种情势下,北京不免对台湾起心动念,并威胁使用战术核武。他认为,随着俄国实施让危机升级再降级的政策,北京虽然曾宣布不发动第一击核武打击,但恐跟随俄国的脚步而採取碰撞式的政策。
他也提到,川普时期退出INF,并展开中程飞弹相关工作,还研发具核打击能力的海上发射巡弋飞弹;但这让问题回到美国自身身上,即「美国须同时支付平台与武器系统现代化的经费」。然而,2010年后美国便已不再投资平台现代化。尷尬的是,两个法案都也届临到期。
雪上加霜的是,核武现代化需要高于通膨2%至3%的国防预算,并在未来10至15年内维持此一数字;但美国国防预算却可能持平,维持在7,040到7,080亿美元之间。五角大厦官员更表示,未来几年国防预算只能持平甚至下降,军方有必要将传统平台现代化视为优先项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