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管处《还乡于熊,归檔玉山》檔案应用特展,9日揭幕。(廖志晃摄)
玉管处《还乡于熊,归檔玉山》檔案应用特展,9日揭幕。(廖志晃摄)
玉管处《还乡于熊,归檔玉山》檔案应用特展,9日揭幕。(廖志晃摄)
玉管处《还乡于熊,归檔玉山》檔案应用特展,9日揭幕。(廖志晃摄)
玉管处36周年庆,保育尖兵齐聚一堂。(廖志晃摄)
玉管处36周年庆,保育尖兵齐聚一堂。(廖志晃摄)
玉管处庆生会,处长锺铭山切蛋糕并期许玉山生态永续。(廖志晃摄)
玉管处庆生会,处长锺铭山切蛋糕并期许玉山生态永续。(廖志晃摄)

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成立36周年,推动生态保育,成果斐然;有黑熊妈妈之称的国立屏东大学副教授黄美秀指出,推估台湾黑熊族群可能有5、600只,其中有半数栖息在玉山国家公园内外,因此,园区外的缓衝区保育更显重要。

玉管处庆由处长锺铭山主持,包括曾服务于玉管处的营建署公园组视察郑凯芬,前处长陈隆陞、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副处长林文和,长期支援玉山紧急医疗的竹山秀传医院院长谢辉龙等人都出席;并由玉山布农大叔合唱团,以嘹亮原声揭开序幕,同时发表《迴转生命的脉动─玉山南横行》影片;并为《还乡于熊,归檔玉山》特展揭幕。

锺铭山邀请民眾参观特展,了解台湾黑熊生态和保育的轨迹,藉此在心中种下生态保育种子,一起守护玉山。

锺铭山说,玉管处推动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维护,与永续发展的核心价值,于生态保育、环境教育及高山游憩等不同面向努力耕耘,成果有目共睹;此次发表有关南部园区经歷八八风灾后,復甦共荣的《迴转生命的脉动─玉山南横行》影片,并透过《还乡于熊,归檔玉山》檔案应用特展,让大家跟着台湾黑熊的脚印,重返黑熊族群密度最高的玉山国家公园,了解黑熊保育的轨迹。

歷时2年策画制作的《迴转生命的脉动─玉山南横行》影片,塔塔加游客中心主任郭传镇居功厥伟;内容呈现南部园区的壮阔景观,及丰富的人文与生态内涵,更透过角色的带领,让观眾体会大自然生生不息,及生态保育的重要性,进而思考人与自然共存的未来。

黑熊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玉管处于1990年在大分、观高地区,陆续发现台湾黑熊痕迹,开启长期监测契机,并于1996年成立「台湾黑熊专案保育小组」,进行监测、系统性调查及研究等保育工作。

黄美秀表示,玉管处是国内最早从事黑熊研究的单位,台湾黑熊研究的理论虽源于美国,但环境及文化不同,多年来研究内容及成果都已经在地化,累积资料量相当庞大,不输日本,更是世界上少有以卫星监测黑熊的国家,近年来,园区黑熊数量明显增加,透过研究黑熊排遗比对DNA,已确定有140只不同基因个体,估计族群数量可能达200至300只的规模,占全台湾黑熊族的半数;她不会说黑熊保育成功了,因为黑熊仍然是濒临绝种的动物,但是,黑熊在玉山国家公园的确是「族群兴旺」。

黄美秀说,黑熊的活动范围非常广阔,根据卫星追踪系统记录,黑熊最大的活动范围达558.3平方公里,等于是玉山国家公园面积的一半;而在花莲县南安瓦拉米山区,还测得1只黑熊足迹范围已超出园区外围20公里,那是距离保护区最远的距离,也凸显在缓衝区宣导保育观念的重要性。

#黑熊 #玉山 #保育 #台湾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