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整理菜盘、一边算钱收钱,不少自助餐店员工身兼多职,但这样卫生吗?消基会调查上百家自助餐店,发现35%收银员另需负责盛饭、夹菜、切肉、送餐等,严重影响消费者食用卫生。

消基会指出,自助餐店服务人员的卫生习惯、餐点放置方式、餐点食材选择等,都可能影响消费者食安问题,去年1项调查就发现,北中南125个店家在戴口罩、量体温、提供酒精、菜肴加盖等防疫措施上,均有待加强。

今年最新「自助餐厅防疫措施调查」则发现,高达35%的自助餐厅收银员,一边忙着算钱、收钱,还必须帮客人剁鸡腿、排骨,或是至前端整理菜肴。

消基会曾检验钞票表面细菌,结果发现,75%纸钞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17%被验出大肠杆菌,若结帐人员摸过纸钞铜板,再接触食物,消费者吃下餐点后,可能腹泻、噁心,引发食物中毒。

消基会提醒,许多店家人力有限,难免一人身兼多职,但应做好卫生措施,例如,使用手套、勤洗手等,隔绝纸钞铜板与食物接触;另可考虑使用行动支付,就不用掏钱、找钱。

此外,自助餐厅菜色应加设隔板,防止消费者夹取过程中,让口沫有机会传播,但这次调查竟发现,有高达63%店家未在菜肴上方加上透明盖子,消费者在夹菜时,如果讲话,口水将直接喷在菜肴。

虽有42%店家在店内标示「禁语」等字样者,但要求消费者入内需配戴口罩,以及使用提供酒精及洗手液的业者比率仍不到5成,在卫生与防疫上仍有待加强。

餐饮服务人员未戴口罩或是未戴实,都可能造成食物污染。(图/消基会提供)
餐饮服务人员未戴口罩或是未戴实,都可能造成食物污染。(图/消基会提供)

消基会指出,店家服务人员配戴口罩比率高达97%,但调查也显示,约有10%却未正确遮住口鼻,口罩仅配戴到一半,防疫效果令人担心。

消基会强调,第1线接触食物者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食物污染。并提醒,餐饮业业者应该严格自律,多1次消毒、多1道防护,就能多保护消费者,在疫情尚未结束的时刻,更应多加警惕,重视食安问题。

文章来源:本文由《NOW健康》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NOW健康 #消费者 #自助餐 #消基会 #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