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秘书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谘询委员王晓泉在大陆《环球时报》29日撰文指出,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以来不断出手,维持甚至加大对中俄的遏制和打压力度,这使国际战略学界有关中俄深化战略协作、联手制美的分析越来越多。在此过程中,中美俄「大三角」的分析框架再被广泛提及。而要想深刻理解当前中美俄关系的态势,首先就需厘清这个「大三角」的构成条件、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王晓泉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俄都曾努力发展对美关系,「中美俄大三角关系」消失论一度泛起。而判定大三角关系是否依然成立,要看是否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战胜另一方或两方。
二是任何一方与另一方或两方在根本利益上存在结构性矛盾。三是任何一组双边关系都对另外两组双边关系影响巨大。
王晓泉表示,在此基础上,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美国明确将中俄同时作为「主要战略对手」。第二,中美俄大三角关系深刻影响世界秩序重构。第三,因中美经济和技术等领域高度融合,美国对华「脱鉤」将付出沉重代价。而且中俄联手应对美国的战略需求稳定持久。
王晓泉提出,从中美俄三方各自的根本利益以及力量对比等方面判断,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将呈现的发展趋势,首先是中俄进一步走向「经济、安全、政治一体化合作」。其次,中美俄在欧亚大陆的战略博弈日趋激烈。最后,中国战略文化将终结「大三角博弈」。
王晓泉强调,中国的义利观具有不武不霸、包容开放、同舟共济的特点,有利于推动世界摆脱西方二元对立模式。基于此,中国提出与美国霸权主义迥异的主张:安全上由绝对安全模式变为互保模式;经济上由垄断模式变为互利模式;文化上由衝突排斥模式变为包容互鉴模式。在中国战略文化特别是义利观影响下,中俄有望实现政治上高度默契、安全上高度互信、经济上高度融合、文化上高度互鉴。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型国家继续发展壮大,世界多极化继续向前推进,最终将迫使美国放弃对世界秩序垄断权的诉求,届时也将是中俄与美国结构性矛盾弱化以及中美俄大三角被中美俄「大三边」关系取代之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