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9日在例行记者会答覆美国官员多次指责中国搞胁迫外交和经济军事胁迫时指出,「胁迫外交」这顶帽子,没有哪个国家比美国更适合戴,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从美国手中「夺走专利」。
汪文斌说,1971年,美国史丹福大学教授亚歷山大·乔治最早提出「胁迫外交」概念,用来概括当时美国对寮国、古巴、越南的政策,美国也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诠释了什么是「胁迫外交」,通过武力威胁、政治孤立、经济制裁、技术封锁等方式,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汪文斌称,从武力威胁看,美国胁迫行动的经典案例都造成了战乱动盪和人间悲剧。美国政府也不避讳使用「胁迫外交」一词,比如将1994年迫使海地军政府下台喻为美国胁迫外交范例。在2003年将追加军费中的约303亿美元明确列为开展「胁迫外交」。
从政治孤立和经济制裁看,美国常年对古巴、朝鲜、伊朗、委内瑞拉挥舞制裁大棒,美国上届政府对多国随意挑起贸易战。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曾撰文指出,美国上届政府对伊朗政策只有胁迫,没有外交。
从技术封锁看,美国为维护自身的科技垄断地位,无视市场竞争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滥用国家安全藉口,肆意打压别国的高科技企业,还胁迫其他国家共同行动。无论是法国的阿尔斯通,日本的东芝、丰田,苏联的航空航太业,还是如今中国的华为,无一不都是鲜活的例证。
就中国而言,美国处心积虑对华施压,非法抓捕中国公民,无端打压中国企业,肆意干涉香港、新疆等中国内部事务,威逼利诱其他国家组建反华的小圈子。中国是「胁迫外交」的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不管谁搞胁迫外交,中方都坚决反对。
汪文斌强调,同美国的「胁迫外交」相反,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中方从未像美国那样以武力威胁他国,从不搞军事同盟,从不输出意识形态,从不跑到别人门口挑事,从未将手伸进别人家里,也不主动打贸易战,不无端打压他国企业。
汪文斌指出,在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遭到胁迫和侵害时,当然要做出合理合法的反制,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方将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共同反对世界上的各种胁迫行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