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大陆宣布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表达了北京近近期对澳大利亚一连串政治举动的不满,这也是中澳关系恶化以来首次正式冻结外交机制。澳大利亚专家认为,中澳经贸在许多敏感行业已经开始进行「断交」动作,这一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德国之声》报导,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始于2014年两国关系的高峰,此一对话机制是复制2006年成立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作为定期高层对话的机制,讨论包括双边、地区和全球的安全与经济议题。2014年首次战略经济对话是由时任澳大利亚联邦国库部长霍基、贸易和投资部长罗布在访问北京期间所进行,中方的代表是当时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

雪梨大学商学院专家李薇受访时表示,「目前两国政治互信度不高,两国高层基本没有交往。此前中国政府通过贸易制裁的方式表达不满,引起国际社会上对经济胁迫(economic coercion)的讨论。」

李薇认为,此时突然停止对话是中国以新的一种方式来表达政治上的不满,但「实质性伤害有限」,原因在于过去的中澳战略经济对话很少就敏感问题、亚太热点和全球性挑战等问题交换意见。因此,中澳战略经济对话作为一个机制,也难以解决现在中澳之间的矛盾。

她指出,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最主要的成果是《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运行。

报导说,2014年两国展开首次中澳战略经济对话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与时任澳大利亚总理亚伯特共同确认并宣布《中澳自贸协定》谈判实质性结束。随后2015年中澳签署《中澳自贸协定》,而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最后一次举行是在2017年。

在近期的中澳贸易战中,包括红酒、大麦、煤炭、龙虾等一系列澳大利亚产品被中国阻挠进口或者加征关税。中国在澳投资则一直受到审查,从拒绝华为参与5G建设到联邦政府废除维州政府签署的「一带一路」协议, 澳大利亚政府也一再出手。

李薇分析说,过去几年中澳经贸在敏感行业已经开始「断交」,例如核心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不过中澳在非敏感行业的经济互补性很强,目前看来经济全面性「断交」的可能性不大。

她表示,近年来中资企业极少在此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大多转向有国内和国际消费者需求相关的行业。此次中国发改委中止战略经济对话将进一步压缩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

文章来源:专家:中澳经贸在敏感行业已经开始「断交」

#中澳 #战略经济对话 #澳大利亚 #经贸关系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