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主编Sebastian Matthes与执行长进行了面谈。汽车业面临近百年来的变革,迪斯认为未来10到15年汽车业的转型将是至今无法比拟的。而转向电动化的议题已经不太重要,「这已经是我们可掌控的技术」,新的驱动技术不会有太大挑战,车体结构的建造也不会因此而有本质上的改变。
对于迪斯来说,更大的问号是在数位化,这也是汽车业第二项挑战。如果汽车越来越发展成一种永远连上网的「行动装置」,汽车制造商将在自己的流程中产生根本变化。
目前汽车制造商从外部供应商中购买大部分软体,例如福斯自身软体发展的比例约在10%,迪斯强调未来将不会这样,接下来四年自身开发的软体比例将会上升到60%。
集团子公司Cariad将在软体转变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家新公司将匯集来自奥迪、保时捷和福斯汽车的重要软体和运算专家;目前约有4000名员工为集团的软体开发工作;预计到2025年将有1万名员工工作;集团每年为该子公司投资约25亿欧元。
迪斯表示,2025年起集团所有新车型都将配备VW.OS统一的作业系统,然后各种IT应用,娱乐系统、导航、自动驾驶,都将连结到该统一的作业系统;迪斯预估,未来个别汽车的差异化,有70%至80%将来自于软体。
儘管有很多疑虑,然执行长坚信自动驾驶将站上风,而人工智慧的进步对此很重要。有了人工智慧,计算能力每两年成长10倍。
另外车载软体将在未来十年成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个人化移动的营收可能翻倍」。
迪斯补充说,这也解释了苹果一直反覆说,长时间之内不太可能进入汽车领域,但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凭藉着庞大的专业软体知识,预见到未来资讯技术使用的增加,在移动领域出现了机会,「对于苹果来说,一扇窗户正在打开」。
而苹果也不是福斯的唯一竞争对手,迪斯认为中国的百度也在为进入汽车业而努力。特斯拉不仅是知名电动车制造商,也在软体使用制定了标竿;迪斯认为「特斯拉股价并没有被高估,但福斯股价被低估了」。
福斯已经彻底掌握汽车制造技术,这不是很容易,所以苹果要进入这产业已经讨论数年了,这显示要进入汽车产业并不容易。
迪斯也不害怕位于柏林近郊的特斯拉超级工厂,特斯拉是竞争者,也是福斯效率和生产力的衡量比较标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