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睡眠习惯对肥胖者罹患心血管与糖尿病风险的影响,义大利那不勒斯腓特列二世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检视172名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2的参与者睡眠习惯。结果发现,夜猫子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4倍,而习惯晚起的人更容易得到心血管疾病。儘管研究没有提出解释,但现有研究却指出晚睡晚起的人较容易累积过度的压力与消化、免疫系统的负担,从而产生前述结果。
这项研究结果已发表于2021年3月份的《国际食品科学与营养期刊》上。眾所周知,肥胖会造成罹患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的风险大增,而这两种疾病已成为现代人健康的杀手。
谈到体重控制时,最常见的手法莫过于调整营养摄取;但肥胖者的心臟代谢健康,是仅受营养影响,还是生理时钟也会发挥作用,这引起研究团队的兴趣。换言之,睡得较晚的人是否会产生其他生理反应,从而增加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为了解不同时型(chronotype)类别与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关联,研究团队召集172名中年志愿者。其中,71.5%为女性,所有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51.8正负15.7岁)。所有参与者必须陈述生活型态、执行地中海饮食的程度、睡眠质量、睡眠时形,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史。所有参与者的BMI全部为32以上,已超过18.5至24.9的健康范围。
依据参与者的睡眠时型,参与者被分为3组,即早上时型组、傍晚时型组与介于中间组。傍晚时型组的参与者,睡醒时间较晚,而一天活动表现会在傍晚时达颠峰。早上时型组则是早起,且活动颠峰会更早。
结果发现,早上时型组的参与者约30%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而傍晚时型组则高达54.5%。至于第2型糖尿病,9%的早上时型组得到这种疾病,而傍晚时型组则36.4%。此外,与早上组、介于中间组相较,夜猫族还容易养成不健康的生活型态,如缺乏运动、吸菸;甚至傍晚时型组也常出现睡眠障碍。
儘管这项研究只观察睡眠习惯与肥胖者疾病的关联性,并没有解释箇中原因;但先前研究显示,夜猫族因为压力的缘故,消化与免疫系统过度活跃,使得罹患心血管与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机率大增。
更进一步地说,傍晚时型的人生理时钟容易受干扰,而改变代谢的过程。这是因为脑下丘与肾上腺过度刺激的结果,两者主管压力、消化、免疫与其他一系列相互联繫的身体系统。
研究团队建议,在进行肥胖管理时,应将睡眠习惯纳入考虑,而不是只注意营养摄取。最重要的是,让你的生理时钟与日常活动相配合,这将有助于减少罹患代谢疾病的风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