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南区资源回收厂重建案,高雄市议员陈丽娜今(17)日质询时怒指,市府未召开二次公听会,就打算做黑箱BOT决策,让小港人必须忍受1年烧51万公吨垃圾的风险,呼吁市府应自建,不仅能赚钱,还能保障人民利益。对此,高雄市长陈其迈回应,将再开公听会,做综合考量。
陈丽娜表示,南区资源回收厂去年底还朝「整修」做规画,未料今年却无预警、未公开下,改为BOT案,原本地方要求召开第二次公听会,但市府却充耳不闻,更打算在5月初偷跑召开「招商说明会」,被她现场拦阻。
「小港人不是二等公民!」她认为,小港污染已经极度严重,若採BOT新建,还要给委外厂商在25年合约期间,年年可烧51万公吨保证量的垃圾,「厂商基于营利心态,多烧多赚」,这对邻近小港、林园地区的居民而言,相当不公平。
她分析指出,南区回收厂若市府採自建好处多,不仅垃圾减量后可减烧,每年40万吨以下,可以自己控制焚化量;营运收入更可挹注废清基金,足以回收兴建成本。
至于南区回收厂市府自建,钱从哪来?陈丽娜指出,废清基金应专款专用,但南区回收厂售电收入每年3亿却未进废清基金,自2020年起更有25%缴入市库,已有违法之虞。截至2019年,废清基金尚有33亿可用,若再计算过去应纳入废清基金而未纳入的款项,南区回收厂的重建经费绰绰有余。
陈其迈答询时指出,会再举办公听会与地方沟通,至于未来要採BOT或OT,会再请环保局在财务、营运成本负担上再做综合考量,比如垃圾量到底订多少?收费标准订多少?招标规范怎么订等皆需再讨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