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简秀枝专栏】「你们都还好吗?我们在宜兰一切平安!」夜半时分,从手机跳出讯息,原来也是夜猫子的黄声远建筑师,远从宜兰,传来公视《建筑慢慢The mindful architects》的纪录片,作为分享。
他说,「纪录片已经在公视播出,您有空时可以看一看,暂时舒缓心情!」
「感激这么多人的努力,台湾加油!」黄声远语带感恩。
简单的讯息,彷佛夜半暖流,同为夜读人,真是受宠若惊,立即打开连结,欣赏起《建筑慢慢The mindful architects》纪录片中的1/4纪实。
影片拍摄得唯美动人,把田中央的故事,说得很俐落,一群无可救药的建筑人,热爱土地,在宜兰深耕细作,文青风情,拙朴理想,溢于言表。
黄声远在讯息之后又补充:「因为疫情,最近所有的会都消失了,睡的比较多,也专心和年轻人相处,希望对得起这块养育我们的土壤!」
随手找出2017年大块文化出版的专书「在田中央-宜兰的青春,建筑的场所.岛屿的线条」,拜读一番。还有前次见面时,他赠送的英文版展览目录:「创造场所Making Places: Fieldoffice Architects and Sheng-Yuan Huang」,那是由爱沙尼亚建筑博物馆(Museum of Estonian Architecture)和台湾现代建筑联盟(Alliance of Architecture of Modernity,Taiwan.)共同为2017.1.14-2.26展览,具名出版的手册。
两份旧出版品,加上纪录片,正好可以拚凑出比较完整的田中央发展样貌,短短27年,能有如此成就,十分不容易。
近年,台湾建筑界外族入侵严重,挟国际知名奬项的国际建筑大师,在台湾取得许多重要标案,学术性质的建筑文件与模型展览也不在少数,唯独台湾建筑界,少有机会能走出去,参与国际展演或接案,黄声远建筑师与领航的田中央团队,算是少数幸运儿,频繁地带着一路累积的建筑成果,为台湾在海外争辉。
2021年,当全世界仍受COVID-19所困,黄声远告诉我,他与田中央团队目前在欧洲有3个大展,堪为告慰,这样的国际露出机会,相当难得。这3个国际大展,分别是:
1、今年5月19日至9月12日,在法国波尔多举行的展览「梦想建筑中心的拱门arc en rêve centre darchitecture 」。
2、今年5月22日至11月21日,在威尼斯双年展军火库举行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Biennale Architettura )
3、今年7月8日至10月3日,在德国慕尼黑的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博物馆(Architekturmuseum der Technischen Universität München)举行的展览。
有关公视纪实《建筑慢慢The mindful architects》,系由谢欣志、陈芝安双导演担纲,她们合作超过10年、并多次获金钟奖入围与获奖肯定。这个纪录片,她们滙集了江文渊、廖伟立、黄声远、曾志伟⋯等4位建筑师,用作品为土地发声,呈现真正的台湾,也让观者透过纪录片的介绍,重新梳理价值观、重新定义生活。
该纪录片,于5月13 日在公视正式播出。台湾建筑界有了自己的纪录片,可说是好事一桩。
谢欣志与陈芝安两位导演认为,纪录片工作者与建筑师,本质上非常接近,都必须对生长的土地有感情,对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观察入微,尤其对时代发展、歷史文化脉络,有多面向的探寻。不同的是,建筑师所承受的规模、复杂度、压力、甚至金额,都是纪录片工作者,望尘莫及的。
两位导演衷心希望藉由该片,让大家走进建筑殿堂,透过提问、反省,找到一个对生活的提案,对生命的追寻。
然而,在全世界都往资本化、全球化靠近,台湾建筑也搭上这一波商业化的浪潮,迷失在西方流行的建筑样式中。但他们选择拍摄的这群台湾建筑师,本质上,并不甘于只侍从市场与业主的需求,他们希望与土地有更深的咬合关系,营造在地化特色、修补现代性过于均质的不足,发展出独特而充满地域性的风格。
知名的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于5月开锣。这是因为疫情影响,本该于去年延后的盛会,因而后延了1年。今年的主题是「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黄声远与曾志伟双双都列名参展。
其中,黄声远及田中央工作群,是代表台湾,进入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大会主场馆展出,这是台湾第一个获大会正式邀请,进驻双年展大会主场馆的建筑团队,值得喝采。
纪录片的另一位主角曾志伟建筑师,则是以《台湾郊游—原始感觉共同合作场域计划》为题,代表台湾建筑界,参加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的展出,展览地点在义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欧尼宫(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期至11月21日。曾志伟建筑师忍受疫情隔离之苦,亲赴威尼斯参展,接受入境隔离,诚意十足。
心的寧静与安定,一直是曾志伟长期追寻的方向,因此他具实验性的、挑战常轨的、生动多元的建筑,为的就是期待人们能感受到自然所带来的疗癒及安定能量。
在纪录片中,田中央建筑师黄声远对于现代社会发展,人口往都市集中是趋势,颇有所感,他认为,往同一种制度集中,不该是唯一选择,城市不是乡的下一步,乡也不必为了城扭曲,每一个小地方都需要相信自己能够有自己前进的方向。黄声远带领田中央团队,急于跳脱建筑是一个房子的尺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没有疆域的建筑形。
透过黄声远的带领,从纪录片中不难发现,建筑师可以如此具有社会性。他不愿意让建筑沦为商业操作,服务少数人,因此,田中央在宜兰的案子,无论是大棚架系列、维管束系列,黄声远都渴望社会各个阶层,留下各种可能性。
频频挥军国际,为台湾争光,对国际建筑奬可有更多企图心!?
黄声远谦虚回答,「没有吔,做好才是真的!」对深耕过土地的黄声远来说,水到渠成比刻意追求更重要!
作者为典藏杂志社社长
照片来源:作者脸书截图。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