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旺盛水气为台湾缺水的旱象解渴不少,但倾盆豪大雨却也让汗疱疹患者叫苦连天,不少人的汗疱疹从小范围扩散成大范围水泡。中医师郑爱莲指出,季节交替和雨季时,是汗疱疹常见好发期,若本身体质偏溼、代谢较慢,身体无法顺利排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皮肤就很有可能在此时出状况,必须内外同时除溼,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郑爱莲表示,汗疱疹通常会局部出现小水泡在手或脚,也有人会出现在嘴角,又有「唇疱疹」之称,较严重的情况可能是四肢都会冒水泡,伴随着搔痒、刺痛感,有些患者因难以忍受,经常不小心因搔痒抓破水泡,使得患部红肿或流血,增加感染风险。
郑爱莲说明,环境上的溼气并非完全无法改善,只要做好日常除溼工作,像是使用除溼机,保持屋内清洁乾燥,至少在家期间,病情会较稳定,至于体质本身的溼气,则需要仰赖日常生活作息、饮食、运动、药物和物理性治疗来改善,且保养顺序相当重要。
首先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清洁和消毒,若为小水泡且范围不大,可使用肥皂或中性清洁液清洗患部,冲洗后用乾净的毛巾擦乾,若出现大水泡且碰到会痛,则可再拿乾净的缝衣针用火杀菌,并戳破水泡,慢慢按压将液体挤出来,但千万不能将破掉的皮撕掉,应直接使用优碘或中药材特制的消毒药剂涂抹于患部,最后擦上汗疱疹专用药物。
然而,对于体质本身溼气较重的人来说,只改善外部是治标不治本,必须同时排除体内溼气,注意平时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取生冷的食物,像是生菜沙拉、冰品,以及属性较寒凉的瓜果类食物、海鲜等,燥热食物如辛辣物、烘焙食品、饼乾等也应少吃,否则会加重搔痒或刺痛感。
郑爱莲建议患者,儘量在11点前睡觉,以确保代谢平衡,同时以排溼的中药调理身体,通常汗疱疹患者的脾胃功能较差,或者元气不足,因此会连同臟腑功能一起调理,只要五臟六腑运作正常,溼气自然就能顺利排出。
郑爱莲提醒,中医治疗汗疱疹前期以排溼为主,后期是调理臟器功能,藉以巩固疗程和体质,但许多患者在中后期发现自己的汗疱疹消失,就疏于回诊,其实臟腑功能还未调理完全,日后可能因此反覆发作。因为溼气不只是水气,更包含许多黏腻且有毒物质,建议至少治疗3到6个月,严重者必须有半年以上长期抗战的决心,才能真正远离汗疱疹的困扰。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