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科技及数位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民眾对行动装置或全电子化开户交易需求与日俱增。但国内目前许多金融机构的数位存款帐户,须经自然人凭证、信用卡、存款帐户等实体卡片方式进行身分识别,若未经实体身分认证,开立帐户型态及交易范围均有限制。
为解决上述痛点,金管会在去年8月底公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路径图中,纳入研究发展金融FIDO,并协力联徵中心、财金公司与金控、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业等,于今年5月初成立「金融行动身分识别联盟」,以加速推动相关机制。
综规处长林志宪指出,金融FIDO规画透过导入国际FIDO标准,先让用户绑定行动装置、实体卡片及生物特徵,未来使用金融服务时,即可用绑定装置、生物特徵进行身分识别,不须再使用实体卡片或帐号密码。
林志宪表示,由于FIDO伺服器上只保有公钥,不保存密码、私钥或个人生物特徵,亦可避免隐私泄露问题。同时,金融FIDO亦规画提供跨机构身分识别及交易功能,使金融机构可依客户交易风险属性,提供客户办理相对应安全的服务项目。
林志宪认为,对民眾而言,导入金融FIDO机制可解决以帐号密码验证身分所衍生的各项问题,提高使用便利性及安全性。对金融机构则可免除重复验证客户身分作业,且未来若功能增加,亦可跨机构传输资料,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相关营运成本。
金管会统计,截至5月底共有121家金融机构加入金融行动身分识别联盟,包括6家金控、35家银行、28家证券、9家期货、17家寿险、14家产险、2家基层金融机构与其他10家业者。林志宪表示,未来将有更多金融机构加入,相关机制预计第四季启动试办。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